科研产出
四种璃眼蜱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2012
摘要:对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亚东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硬蜱ITS2序列,应用软件分析ITS2片段长度、变异位点、G+C含量和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1 458 bp,全序列存在3个变异位点(A、G转换)和2个碱基缺失\插入,同源性达99%,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的ITS2全长均为1 561 bp,存在12个变异位点,同源性达99%;12种硬蜱的ITS2序列中G+C含量较高,为61.2%~62.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盾糙璃眼蜱分别处在两个分支上,这两个分支分别与嗜驼璃眼蜱和小亚璃眼蜱聚为一支.璃眼蜱属、革蜱属和扇头蜱属聚为一大支,血蜱属单独构成一大支.


准噶尔盆地媒介蜱区系考察与群落组成的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2012
摘要:媒介蜱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2大盆地,地处新疆北部,是我国虫媒疫病的自然疫源地.为了掌握准噶尔盆地蜱类区系分布动态和群落结构特征,按照地理生态区划和不同生境类型,选择了6个生态区、16个生境类型、48个考察位点,进行蜱类标本的采集和分类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研究不同生态区的群落组成结构.结果在该地区共采获蜱类标本19 466枚,隶属5属21种,以草原革蜱、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银盾革蜱为优势蜱种.不同生境类型的蜱类,群落组成亦不相同,草原革蜱和银盾革蜱多栖息于林区牧场和荒漠草原,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蜱是高温低湿的种类,是噶尔盆地沙漠中的优势蜱种;而且在同一生境中,动物寄生蜱比游离蜱丰富,这与宿主动物的放牧和调运有关.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蜱类群落丰富、区系分布广泛,但不同地理景观和生境类型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特征比较
《干旱区地理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区是对气候变化较敏感的特殊而重要的地理单元,研究干旱区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2006年5~10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等三种主要荒漠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逐月监测资料,分析了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等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对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这三种荒漠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特征,最高值皆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早晨8:00,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于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三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变化特征具有一致性,呈现单峰曲线,与近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植物生长季,按平均土壤CO_2释放速率、季节变幅大小排序为:梭梭群落>假木贼群落>盐穗木群落,群落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群落内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假木贼和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与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10 cm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拟和关系均符合三项式函数关系(P<0.01)。梭梭和盐穗木群落与20~30 cm、30~40 cm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相关水平。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荒漠植物群落 日变化 月变化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准噶尔盆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