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陆地棉正反交F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和系9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90和78份F2∶3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组合的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指标和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结果】F2∶3家系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出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和单铃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取了两类主成分,PC1代表棉铃生长因子;PC2代表衣分和铃重综合选择因子。有效铃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对棉花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结论】有效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选择有效铃数多的棉花品种是高产品种选育重要途径,但也要考虑单铃重、衣分和有效果枝数,有利于培育棉花新杂交系。


不同细度类型细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7
摘要:共采集150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3个细度类型(18μm以下、18~20μm及20μm以上)羊毛样本,分析了沿毛丛长度方向及毛丛内纤维间直径变异。结果表明,不同细度类型羊毛沿毛丛方向纤维直径有相似的变异规律且与饲草料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吻合,但细度18μm以下羊毛纤维直径变异最小(P<0.01);相反地,毛丛内纤维间直径变异随羊毛细度的降低而增大(P<0.01)。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