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吐鲁番黑羊(模糊匹配)
4条记录
策勒黑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早期生长性能的分析

草食家畜 2018

摘要: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策勒黑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早期生长性能的分析,掌握策吐杂交一代的生长性能,为新品系(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225只策勒黑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羔羊30 d、60 d、90 d和120 d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管围、脂臀长、脂臀宽、脂臀厚等指标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羔羊120 d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30 d、60 d、90 d (P<0.05),其中,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胸围、管围、脂臀宽、脂臀厚极显著高于30 d、60 d、90 d(P<0.01),60 d、90 d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吐鲁番黑羊 策勒黑羊 杂交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多胎基因(FecB)的初步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

摘要:以592只吐鲁番黑羊与策勒黑羊杂交一代羊为实验群体,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Fec B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血液后,杂交一代个体中出现BB、B+和++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81、0.411、0.408;B、+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15、0.385;经χ~2检验,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血液后,杂交一代群体在Fec B基因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且该位点上呈现出中度的多态性(PIC=0.362)。研究结果提示,Fec B基因能够作为吐鲁番黑羊与策勒黑羊杂交育种多胎性能的候选基因,为多胎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吐鲁番黑羊 策勒黑羊 Fec B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4个地方品种羊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

摘要:为了解新疆地方品种羊的肉用性能和营养成分,对4个地方品种羊在6月龄和12月龄进行屠宰,并采集羊肉样本分析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除哈萨克羊肋指厚度和眼肌面积外,4个品种的屠宰率、背膘厚度、腹壁厚度、肋肉厚度、肋指厚度和眼肌面积,12月龄均与6月龄有明显差异。吐鲁番黑羊12月龄公、母羊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公羊(P<0.05);巴音布鲁克羊12月龄公羊肌肉粗蛋白最低,与其他各组均差异显著(P<0.05);巴尔楚克羊12月龄公羊肌肉粗蛋白和6月龄母羊肌肉粗蛋白均显著高于6月龄公羊(P<0.05),6月龄公、母羊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12月龄公羊(P<0.01),12月龄母羊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公羊(P<0.05),12月龄的公母羊羊肉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6月龄公母羊羊肉(P<0.01),12月龄的公羊羊肉灰分含量也显著高于6月龄公母羊(P<0.05)。结论:新疆4个地方品种中,巴尔楚克羊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最高,哈萨克羊最低;巴音布鲁克羊背膘厚度、腹壁厚度、肋肉厚度和肋指厚度最高;哈萨克羊和巴尔楚克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巴尔楚克羊肉中的脂肪含量也最高,吐鲁番黑羊肉中灰分含量较高。

关键词: 哈萨克羊 巴音布鲁克羊 巴尔楚克羊 吐鲁番黑羊 屠宰率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吐鲁番黑羊MC1R基因序列分析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摘要:为研究黑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对吐鲁番黑山羊毛色的影响,试验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吐鲁番黑羊MC1R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其与毛色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1R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编码区存在2个错义突变(c.218 T>A,p.73 Met>Lys;c.361 G>A,p.121 Asp>Asn)和3个同义突变(c.429 C>T,p.143 Tyr>Tyr;c.600 T>G,p.200 Leu>Leu;c.735 C>T,p.245 Ile>Ile)。SNPs分析表明,单倍型AATGT数量占62%。初步认为MC1R基因可以作为吐鲁番黑羊黑色被毛调控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吐鲁番黑羊 MC1R SNPs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