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和田羊Fec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及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FecB基因g.746 A>G位点多态性对和田羊(多胎型)产羔数和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130只生长发育良好的成年和田羊,利用KASP技术检测和田羊FecB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和体尺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和田羊群体FecB基因g.746 A>G突变位点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群体中基因纯合度为0.525,杂合度为0.47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05,多态信息含量为0.362,处于中度多态,且群体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和田羊平均产羔数BB基因型显著高于B+和++基因型个体,B+与++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无显著差异,FecB突变与生长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FecB基因可作为影响和田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为和田羊多胎品系的培育提供参考。


和田羊毛绒资源品质分析
《草食家畜 》 2025
摘要:【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新疆和田地区和田羊毛绒品质特点。【方法】采用相关方法标准对新疆和田羊主产区的124只羊进行毛绒细度、长度、强力、色度、光泽度、净毛率、油汗、毛绒纤维类型等指标的测定,统计分析部位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和田羊绒纤维细度范围在16.18~23.76μm之间,平均细度为20.04μm;绒毛手排长度范围在41~70 mm之间,平均长度为53.20 mm;单纤维长度范围在52~130 mm之间,主体分布在80.01~110.00 mm之间,平均长度为87.75 mm;绒毛含量范围在25.91%~69.38%之间,平均值为45.98%;弹性在2.70~5.21 kPa之间,平均为3.76 kPa;绒毛白度范围在67.14~71.47之间,平均白度为69.73;原毛油脂含量低,平均为2.52%,白度较好且跨度不大,优于一些普通的山羊绒。【结论】和田羊产毛以半粗毛为主,并且它所生产的绵羊绒,细度极佳,纺织加工价值颇高。今后的育种工作要结合绒毛开展,在提高羊毛品质的同时,也要提高羊毛的产量。同时,还应将和田羊特殊的半粗毛作为其保种工作重点,加大和田羊绒用性能的开发利用。


不同生长阶段和田羊体重体尺指标的聚类与主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和田羊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和管围等体尺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后期和田羊的选育、鉴定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采用SAS 8.1对初生、周岁、成年三个生长阶段和田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和管围7个体尺指标进行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各生长阶段和田羊的体重变异系数均最大,且体高的变异系数最小。(2)在聚类分析中,初生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中体重、管围、胸宽和胸深聚为一类,体高、胸围、体长聚为一类,周岁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中体高、体长、胸围聚为一类,胸深、胸宽、体重聚为一类,管围单聚为一类;成年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中体高、体长、体重聚为一类,胸深、胸宽、管围聚为一类,胸围单独聚为一类。(3)初生阶段仅有一个主成分,周岁和成年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分为四个主成分。【结论】在提高和田羊的经济性状时,各体尺指标中应以体重、胸围和管围为主,兼顾体高、体长、胸深、胸宽等指标,用相应的指标来判断其经济性状,从而提高和田羊的选种、选育速度。
关键词: 和田羊 不同生长阶段 体尺体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和田羊体尺体重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成年和田羊体尺体重的关联性,本研究测定了和田市某羊场与和田市策勒县某羊场的758只成年和田羊体重和体尺,通过SAS 8.0和SPSS 19.0软件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和田羊生长性状主成分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场效应对管围具有显著影响,对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年龄效应对管围影响不显著,对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影响极显著;性别效应对胸围和胸宽影响不显著,对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有极显著影响;成年和田羊体重与各体尺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体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年公羊选取前3个主成分,F1为体型因子,F2为肢体因子,F3为宽度因子;成年母羊选取前4个主成分,F1为体型因子,F2为重量因子,F3为肢体因子,F4为围度因子。根据选择的主成分建立的成年公羊生长性状主成分评估模型为:Y_公=0.306X1+0.286X2+0.304X3+0.264X4+0.249X5+0.391X6,成年母羊生长性状主成分评估模型为:Y_母=0.273X1+0.107X2+0.299X3+0.126X4+0.140X5+0.375X6。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体尺与体重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和田羊的饲养管理、选种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和田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疆和田地区和田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测定了326只(公羊60只,母羊260只)2周岁健康且无病和田羊的体重(Y)以及体高(X1)、胸围(X2)、胸深(X3)、胸宽(X4)、管围(X5)6个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羊公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是胸围、体高、胸深,且胸围、体高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和体重呈显著负相关。主要影响和田羊母羊体重的体尺指标是胸围、管围、胸深,且胸围、管围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体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田羊公羊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397X1+1.096X2–0.69X3–117.06(P<0.01,R~2=0.757);母羊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98X2–0.573X3+4.555X5–64.006(P<0.01,R~2=0.678)。本分析结果适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和田羊公羊和母羊体重的估算,能够为今后的品种改良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和田羊毛囊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差异表达miRNAs以及初步分析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为了探讨miRNAs在和田羊毛囊周期性变化中皮肤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预测其在和田羊毛囊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发挥的潜在功能。本研究选取和田羊毛囊周期性变化的生长期(P1、5月份、n=3)、退行期(P2、10月份、n=3)以及休止期(P3、次年1月份、n=3)的皮肤毛囊组织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143个已知miRNAs并预测了759个新miRNAs,显示相较于P1组,P2组共鉴定了173个显著差异表达miRNAs,其中包含7个显著上调的miRNAs与166个显著下调的miRNAs;而在P3组中鉴定了243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包含28个显著上调的miRNAs与215个显著下调的miRNAs;相较于P2组,P3组共鉴定了71个显著差异表达miRNAs,其中包含23个显著上调的miRNAs与48个显著下调的miRNAs。针对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靶基因显著富集在与毛囊发育相关的激素水平调节、细胞分解代谢、周期蛋白结合、骨细胞发育等GO条目中以及与毛囊发育相关的AMPK、Hedgehog、TNF等信号通路中。在和田羊毛囊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差异表达miRNAs可能通过以上通路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和田羊毛囊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关键词: 和田羊 毛囊周期性变化 差异表达miRNAs 靶基因


日粮中添加芦苇对育肥期和田羊生长性能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芦苇对育肥期和田羊生长性能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5只6月龄、体重为(30.59±3.36)kg的和田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0、10%、20%、30%和40%芦苇水平,每组15只,试验期75d。结果发现,20%和40%芦苇添加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0%芦苇添加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30%和40%芦苇添加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09%、5.64%和10.87%,但差异不显著(P>0.05);20%芦苇添加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各组的饲料单位成本与饲料总成本随着芦苇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芦苇添加组的增重收益均高于对照组,10%芦苇添加组的经济效益最高。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0%芦苇时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较好;考虑到饲料投入成本,日粮中添加10%芦苇经济效益最高。


日粮中添加芦苇对育肥期和田羊血液生化指标及日增质量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7
摘要:为分析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苇对育肥期和田羊日增质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选取75只6月龄体质量为(30.59±3.36)kg的和田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0(对照组)、10%、20%、30%和40%芦苇水平,每组15只,试验期75 d。结果表明:芦苇添加组的日增质量均高于对照组,20%组和田羊的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1.61%(P<0.05);20%组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含量分别比10%组和30%组高30.48%(P<0.05)和43.81%(P<0.01);20%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分别比对照组、30%组和40%组高37.93%(P<0.01)、41.18%(P<0.01)和23.71%(P<0.05);40%组的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和10%组低19.76%和17.96%,差异显著(P<0.05);4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比对照组低47.73%,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20%芦苇时,育肥期和田羊的日增质量和血液蛋白质代谢水平较好。
关键词: 芦苇 育肥期 日增质量 蛋白代谢 能量代谢 脂肪代谢 和田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