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基因组选择分析解析中国美利奴羊(OAR2)脱毛症的遗传规律
《草食家畜 》 2022
摘要:细毛羊脱毛症能使绵羊毛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为寻找脱毛症的遗传致病原因,减少养羊业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选用中国美利奴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病例组和健康组,采集耳组织、提取DNA、制备基因组芯片,通过PLINK软件进行质量控制,针对OAR2(Ovis aries 2绵羊2号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解析细毛羊脱毛症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从分子标记的水平解析细毛羊脱毛症的原因。结果共获得52个相关的分子标记,候选基因7个:ADAM29、CTLA4、LPL、RPL21、NR4A2、TMEFF1、ICOS。本研究为解决中国美利奴羊脱毛症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绵羊脱毛症遗传研究提供分子标记的依据。


利用基因组信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必须在加快畜禽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畜禽遗传特性有望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以基因组选择为核心的分子育种技术迎来了发展机遇,利用该技术可实现早期准确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并显著降低育种成本。虽然在某些畜种中(如奶牛),基因组选择取得了成功,群体也获得较大遗传进展,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亟需寻找能够进一步加快遗传进展的方法。研究表明,在SNP标记数据中加入目标性状的已知功能基因信息,可以提高基因组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加快遗传进展。而挖掘更多基因组信息的同时,开发更优化的分析方法可以更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文章总结了主要畜禽物种的可用基因组数据,包括牛、绵羊、山羊、猪和鸡以及这些数据是如何有助于鉴定影响重要性状的遗传标记和基因,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


分子遗传技术在家畜遗传评定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表型信息和谱系信息估计基因加性效应值的种畜遗传评定方法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因其无法真正了解控制经济性状的遗传本质,影响了家畜遗传改良的进一步进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畜遗传评定准确性,但在目前不能精确定位QTL或基因时,其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提高种畜遗传评定准确性的最有效途径应是直接利用控制经济性状的基因,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同时,多个家畜品种基因组测序完成和大量SNP多态性的发现,使得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多态性标记信息的基因组选择方法为家畜遗传评定开拓了又一条途径。
关键词: 分子遗传技术 MAS 功能基因组 基因组选择 遗传评定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