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浪羊FecB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初步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提高多浪羊的养殖经济效益,在新疆麦盖提种羊场和疏附县其木布拉克合作社尝试以FecB基因突变为选择依据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将具有FecB突变的杂合子公羊和母羊进行选配,从而进行多浪羊多胎新品系的培育.结果显示,在麦盖提多浪羊种羊场FecB突变频率由2005年的3.60%上升到2015年的30.50%,增加了26.90个百分点;产羔率从2005年的107.02%上升到2015年的139.24%,增加了32.22个百分点;产三羔的母羊数从零增加到7只.在疏附县其木布拉克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FecB突变分子育种,到2016年,FecB突变频率由起初的19.2%上升至34.7%,增加了15.5个百分点;产羔率从起初的121.67%上升至149.40%,增加了27.73个百分点;首次出现1只母羊产4羔的情况,产双羔以上的母羊数量达到45.78%,产三羔的母羊数从2只增加到6只.研究初步证明通过FecB突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够培育出产羔多的多浪羊群体.


多浪羊多胎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多浪羊产羔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了绵羊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及分子标记,结果表明:Fst检验结果共筛选出135个显著窗口,可以发现大部分的Fst值都集中在0.35~0.50之间。对筛选到的显著窗口进行基因注释,共得到51个基因。再进行富集分析后发现Fst的最大值为0.8710,且位于NCOA1基因内部。在雌配子发生条目中,多胎组和单胎组共同基因为INHBA。同样,利用ENSEMBLE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共有28个基因与显著窗口有交集,如ACP1、ING5、ARNT等。这些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揭示对绵羊繁殖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具有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洼地绵羊FecB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的相关性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Fec B突变是否为影响洼地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试验采用PCR-RFLP分析该基因在洼地绵羊中的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11只洼地绵羊中分析BMPR-IB基因Fec B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到FecB~B/FecB~B、FecB~B/FecB~+、FecB~+/FecB~+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32,0.514,0.054。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结果分析可得,FecB~B/FecB~B、FecB~B/FecB~+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的产羔数(P<0.05),野生型个体也存在多羔现象,Fec B突变为洼地绵羊的多胎主效基因,但其突变野生型个体的产羔数也较高,推断洼地绵羊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多羔性能的主效基因。
关键词: 洼地绵羊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 产羔数 多胎 出生重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