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与改良技术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 2020
摘要:天然草地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构成的重要生产系统,覆盖范围较大,在维护生态平衡、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漠化、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放牧地区草食畜牧养殖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该文主要分析天然草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论述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技术措施.


新疆昌吉州草地生产力年际动态分析
《草原与草坪 》 2014
摘要:通过对新疆昌吉州草地生产力2006~2010年5年监测结果显示:各草地类型植被不同程度退化。植物种类减少,草群结构单一,优势种出现频率很低,一年生和短命植物比例增加,中山带毒害草(醉马草)大量出现;草层高度不同程度下降。除山地草甸外,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层高度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植被覆盖度降低。除荒漠外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低地草甸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草地生产力不同程度下降,在2009~2010年草地生产力有所上升。


伊犁河流域新垦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草食家畜 》 2012
摘要:伊犁河流域新垦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是以流域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为基础,根据草地类型牧草组成特点,研究天然草地合理的畜群配置,达到以草配畜。结合改造传统畜牧业,天然草地由常年放牧改为暖季放牧,核定天然草地合理的载畜量为2 895 345个绵羊单位,换算成自然牲畜头数为2 030 482头只,达到以草定畜。按混合畜出栏率75%计算,核定年底牲畜存栏1 654 400个羊单位,折合自然头数为1 158 907头只,按照牲畜半年舍饲草料需要量,同时优化饲草料地种植结构,设计苜蓿、青贮玉米、饲料玉米比例为2∶4∶4,根据测算,人工饲草料地总规模应达到35 017.16 ha,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与天然草地优化配置比例为1∶56,从而实现天然草地与人工饲草料地规模总体比例协调。


利用气象卫星AVHRR资料监测新疆北部天然草地牧草产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0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1992~ 1994年牧草产量资料、NOAA/ AVHRR资料分析了北疆主要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卫星植被指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牧草产量和卫星植被指数都存在周年变化 ,用卫星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和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差异 ,但对草甸草地和草原草地的监测效果比对荒漠草地监测效果好 ,利用实测资料建立了新疆北部主要天然草地牧草产量遥感监测模型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牧草产量 NOAA/AVHRR 遥感 监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