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模糊匹配)
2条记录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流行病学 病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