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秸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及真菌毒素检测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棉秸秆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等指标的含量,以期填补棉秸秆饲料化利用药物残留等基础数据缺失的问题。【方法】在新疆6个棉花种植区中各随机选一块棉田,设置前、中、后3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5个1 m~2的样方,留茬15 cm,采集样方内所有棉秸秆,用剪枝钳剪碎混匀后按四分法采集1 kg样品,用于检测58种农药残留、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氟和5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结果】新疆6个棉花主产区样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分别仅为3、5、3、3、2和1种,大部分登记喷施的农药在棉秸秆样品中并未检出残留。检出的棉秸秆样品中氰戊菊酯、三唑磷、虫螨腈、毒死蜱、甲氰菊酯、吡唑醚菌酯、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啶虫脒的最大残留量为0.150、0.190、0.087、0.210、0.043、0.058、0.024、0.014和0.015 mg/kg,均低于食品安全标准GB 2763―2021中大米的限定值。棉秸秆样品中均检出了砷、铅、镉和铬这4种重金属污染物,最高含量分别为0.428、2.400、0.180和1.090 mg/kg,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的限定值,符合饲料标准。棉秸秆样品中均未检出A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氟的最高含量为20.67 mg/kg,低于饲料标准中的限定值。【结论】棉秸秆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农药残留、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氟和重金属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可以安全用作草食家畜的粗饲料。
关键词: 棉秸秆 饲料 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 黄曲霉毒素B1(AFB1) 安全性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口服生物制剂安全性试验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少孢节丛孢菌口服生物制剂的安全性,将20只6月龄绵羊分成4组,前3组分别灌服含有1.0×105、1.0×106、1.0×107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口服生物制剂,第4组为对照组灌服灭菌的生理盐水,灌服后连续30d观察绵羊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在7d后每组分别剖检2只绵羊,无菌采集绵羊各器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和少孢节丛孢菌的分离鉴定;另外,将12只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后的绵羊分成3组,灌服3个不同剂量的生物制剂后测定其对粪便中线虫的捕食活性。结果表明,绵羊的精神状态、食欲、饮水、体温、粪便、增量正常;绵羊肝脏、脾脏、肾脏、肠道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没有出现病理变化;也未从上述组织中分离出少孢节丛孢菌;3个不同剂量的生物制剂均可显著降低绵羊粪便中的幼虫数量。研究结果证实,少孢节丛孢菌口服生物制剂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少孢节丛孢菌 口服生物制剂 安全性


饲料添加剂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新疆畜牧业 》 2013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性要求也愈来愈高。研究和开发价格低、性能优、无毒副作用、利于环保、防病促生长的添加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3
摘要:为了掌握口蹄疫疫苗在新疆地区临床应用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实验室检测(液相阻断ELISA试验)的方式,对180个养殖场(户)和30个屠宰场免疫牲畜213837头(只)的93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的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疫苗接种奶牛的免疫合格率为66.67%~93.33%,肉牛的免疫合格率为23.33%~72.50%,羊的免疫合格率为50.00%~83.33%;亚洲I型口蹄疫疫苗接种奶牛的免疫合格率为46.67%~86.67%,肉牛的免疫合格率为13.33%~80.00%,羊的免疫合格率为46.67~90.00%;A和C厂家的疫苗安全性最高,B厂家疫苗次之,D厂家的疫苗安全性最低;羊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最高,为21.79%,猪次之,奶牛最低。


布鲁氏菌弱毒疫苗粘膜免疫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布鲁氏菌弱毒疫苗粘膜免疫及其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粘膜点眼途径对健康母羊接种布鲁氏杆菌猪2号疫苗(S2)、牛19号疫苗(A19)和羊强毒株(M16),筛选布鲁氏杆菌病鉴别检测方法。将12月龄~14月龄母羊60只随机分为3组,以常规疫苗推荐剂量进行半量粘膜点眼接种。采集血液、淋巴、脏器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学分离以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弱毒疫苗抗体水平持续6个月,其中血清学的试管凝集试验、半胱氨酸凝集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的阳性符合率达到100%。细菌分离期为6个月,乳腺、乳腺淋巴、髂淋巴分离率较高;而强毒株M16的抗体水平和细菌分离持续12个月以上。结果显示以常规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测方法在点眼免疫布鲁氏菌S2、A19苗6个月后可以进行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畜的鉴别诊断。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