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9个微卫星引物,结合荧光标记PCR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Ovis arie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5.20~6.03之间,以等位基因为基础,得出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7146~0.8573之间,座位的平均杂合度在0.7497~0.8600之间.对各微卫星标记进行F-统计分析,Fst的变化范围从MCM140的0.0222到BM1314的0.0545;基因流平均值为6.4686.9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高度多态,表明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品种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表明柯尔克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距离最远,多浪羊和巴尔楚克羊的距离最近.聚类分析表明多浪羊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巴尔楚克羊和柯尔克孜羊聚为一类,这与品种起源、育成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提示,新疆南疆地区绵羊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保护与利用价值较高,这些信息可为新疆现有地方绵羊品种类型的划分和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微卫星座位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绵羊基因组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座位,对超细型细毛羊的23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同时检测了研究样本的羊毛纤维直径(WFD),毛纤维直径离散度(FD-D),单纤维绝对强力(WAS),单纤维相对强力(WRS),强力离散(WSD),单纤维自然长度(WNL),单纤维伸直长度(WEL)和单纤维弯曲度(FW)等羊毛性状的8个表型数据。微卫星座位与羊毛性状表型数据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BL-4和KRT2-13两个座位与WEL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微卫星Oarcp43座位与WSD之间、微卫星座位Bms1248与羊毛单纤维直径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座位Fcb5和OarDB6分别与FW和WAS表现出显著性关系(P<0.05)。


新疆3个地方品种驴微卫星遗传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检测新疆3个地方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计算了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基因座在3个地方驴群体中均表现高度多态,3个地方驴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7568),遗传杂合度h(0.7841)都高于国内其他品种驴,说明新疆地方驴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遗传变异程度较高,育种潜力大。聚类分析表明和田驴先与喀什驴聚为一类然后与吐鲁番驴聚类,与史料及地理分布一致。


十五个微卫星标记在超细型细毛羊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绵羊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十五个微卫星位点,对超细型细毛羊的六个父系半同胞的232个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结果表明:十五个微卫星位点中有七个未检测到多态,另外八个在超细型细毛羊中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这八个多态性标记中,微卫星MAF6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PIC=0.8399),微卫星BL-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PIC=0.4201)。多态性标记在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6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64,平均杂合度H=0.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3.7。经分析,超细型细毛羊群体中的遗传杂合度较高,表明其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同时这八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也可用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各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优质细毛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体积分数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96只优质细毛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G54279外,8个微卫星化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68 8,遗传杂合度(h)为0.774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7.均高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证明微卫星可以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优质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