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心叶驼绒藜(模糊匹配)
3条记录
干旱胁迫下心叶驼绒藜生理响应特性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心叶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ewersmannia)为研究材料,用0 (CK)、5%、15%、25%、30%、3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从渗透性调节物质、保护性物质、脂肪酸组分等方面研究其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在5%、15%低浓度PEG处理下,驼绒藜幼苗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启动抗氧化酶系统、保持膜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动态平衡来减弱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害;在25%PEG处理下,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植物通过大幅提高脯氨酸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大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干旱胁迫带来的膜脂损伤;在30%、35%高浓度PEG处理下,脯氨酸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活性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膜脂受损害严重。由此得出,驼绒藜幼苗在PEG处理液为25%时,渗透调节物质、保护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协同作用形成高效的防御系统以增强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关键词: 心叶驼绒藜 PEG胁迫 渗透调节 抗氧化酶 脂肪酸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密度对伊犁心叶驼绒藜生长性状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功能,在新疆荒漠草地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10个不同密度处理,探索播种密度对心叶驼绒藜生长性状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心叶驼绒藜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影响很大。低密度的个体生长发育好,能形成生殖枝,达到相对高产,故认为在无灌溉条件下最合理的密度为4~30株.m-2,留苗2 666~20 000株.667m-2。北疆心叶驼绒藜人工种植和天然补播改良草地中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以上结果可以为心叶驼绒藜人工种植和改良草地确定合理种植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心叶驼绒藜 播种密度 无灌溉条件 人工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心叶驼绒藜根系的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08

摘要:以新疆地区天然心叶驼绒藜为研究材料,选取不同龄级的标准植株,采用全根挖掘法和烘干法,分析了心叶驼绒藜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主根系发达,主根长为株高的2.0~11.7倍;随着龄数增长,根系呈现哑铃状分布的特点,侧根系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2月龄植株主根生长速度最快,达12.9 mm/d;心叶驼绒藜土壤水分稳定层为60~320 cm,该层土壤含水量为6.81%~9.05%。多年生植株在0~50 cm土层内,主根直径由14.6 mm减小为4.0 mm,变化幅度大。

关键词: 心叶驼绒藜 根系 根系直径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