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鸡马立克氏病毒模拟抗原苗免疫比较研究
《地方病通报 》 2007
摘要:目的探讨MDV(Marek's Disease Virus马立克氏病毒)抗独特型抗体(Ab2)模拟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MDV感染的能力。方法MDV抗独特型抗体(7A12、6E5)与转移因子制备成抗体苗,对17日龄胚和1日龄雏鸡分别接种,设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非免疫空白对照。分别于30 d;60 d;120 d采血。30日龄后用马立克氏病毒(MDV)标准Ⅰ型强毒-京-1毒行腹腔攻击,监测被免雏鸡免疫系统-淋巴器官重量、循环血淋巴细胞数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孵化率以及免疫抑制性反应。结果免疫攻毒120 d后,MDV抗独特型抗体苗组脾脏增重,肝脏未见淋巴细胞浸润,抗MDV感染保护率为88%,未见出现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HVT苗组脾脏减轻,循环的血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出现病理损伤,抗感染保护率为74%。MDV感染组脾脏的重量及循环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结论MDV抗独特型抗体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抗MDV感染保护。


不同免疫程序对MDV抗独特型抗体苗效果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摘要:探讨不同免疫程序对MDV(Marek’s DiseaseVirus,MDV)抗独特型抗体苗抗感染保护的影响。将MDV抗独特型抗体苗用胚内.皮下与单纯皮下相结合的方法免疫SPF鸡,以第二次免疫接种5 d攻毒后,进行抗感染保护测定,比较各实验组淋巴细胞增生病变,病毒分离及大肠杆菌感染指标等的差异,确定MDV抗独特型抗体苗的免疫程序。结果表明,二种免疫效果相同,抗MD感染保护力达90%。


鸡马立克氏病毒抗独特型抗体苗免疫效果观察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摘要:探讨MDV(Marek'sDiseaseVirus)抗独特型抗体(Ab2)模拟抗原诱导抗MDV感染的能力。将MDV抗独特型抗体分别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按1∶1比例乳化制备成抗体苗,对1日龄,10日龄SPF鸡进行两次免疫,同时设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非免疫空白对照。30日龄后用马立克氏病毒(MDV)标准Ⅰ型强毒———京1毒行腹腔攻击,在第30天,第60天,第120天采血,分别检测免疫系统—淋巴器官重量、循环血淋巴细胞数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孵化率及免疫抑制性反应。MDV抗独特型抗体苗免疫攻毒后淋巴组织器官增重、器官未见淋巴细胞浸润,120d保护率为83.45%,未见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发生。HVT苗免疫攻毒后淋巴组织器官,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出现病理损伤,120d保护率为73.80%。MDV感染法氏囊、脾脏的重量及循环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大肠杆菌的敏感性增加。MDV抗独特型抗体能诱导机体产生抗MDV感染保护。


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地方病通报 》 2005
摘要:目的用马立克氏病毒(Marak'sDiseaseVirus-MDV)阳性鸡血清提纯IgG和MDV制备抗原,免疫BALB/c鼠,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MDV抗独特型抗体的方法。方法采集琼扩检出MDV羽囊阳性鸡血清,提纯制备IgG抗原和用MDV制备的抗原,免疫接种6~8周龄BALB/c小鼠,不同时期采集血样,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抑制试验方法进行动态血清学观测。结果各个时段都出现MDV抗独特型抗体效价,效价可达10000×以上。结论建立了MDV抗独特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毒(MDV) 抗独特型抗体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MD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研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独特型抗体(Ab_2),探讨Ab_2模拟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用MDV免疫SPF鸡,分离提纯鸡抗MD-IgG(Ab_1),Ab_1免疫BALB/C鼠,用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制备Ab_2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经克隆、纯化2~×株抗MDV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株(6E_5,7A_(12)),其中6E_5培养上清、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4000~×、10000~×,免疫20d攻毒,具有抗MDV感染保护。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模拟抗原苗免疫作用的探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免疫雏鸡 ,纯化其IgG(Ab1)免疫兔制备Ab2 ,Ab2 经正常鸡IgG(NC_IgG)和IBD抗原(Ag)吸收后 ,加佐剂免疫雏鸡 ,免疫保护指数 :Ab2 组分别为 :10 0 %、10 0 %、90 % ;对照组 :0 %。重复实验 :5 0只雏鸡接种 3次Ab2 免疫 ,能抵抗IBD强毒攻击 ,该试验证实 :IBD模拟抗原苗在IBD免疫中的应用价值


抗牛布鲁氏菌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F9)的生长和代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PMI16 40培养基对抗牛布鲁氏菌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F9)进行培养 ,并对其生长代谢进行测定。该细胞不论接种 1.1× 10 5cells/ml还是 2 .2× 10 5cells/ml,其增殖最高倍数只能达 2~ 3倍 (3.2 2× 10 5cells/ml/ 48h和 3.7× 10 5cells/ml/2 4h)量 ,葡萄糖在 48~ 72小时内全部耗尽 ,共产生大量乳酸 ,随着葡萄糖的耗竭 ,碳源的消失 ,乳酸的积累 ,培养液pH急剧下降 ,致使细胞活力受到很大影响 ,细胞几乎无维持期就快速死亡。
关键词: F9杂交瘤细胞 生长与代谢 抗独特型抗体 牛布鲁氏菌病


牛布氏杆菌抗独特型杂交瘤细胞的悬浮培养研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1997
摘要:牛布氏杆菌抗独特型杂交瘤细胞F9株能稳定地分泌高效价的抗独特型抗体,其Ig类型为IgG2a,并具有抗原“内影象”和良好的免疫原性。该细胞培养在Techne-T104型1.5L细胞培养装置中,最适连续培养条件是pH7.1~7.5;36.5±0.5℃,搅拌速度35~45r/min。在连续悬浮培养时,细胞密度维持在3.2×105~8.2×105/ml,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浓度可达1.04mg/ml,培养上清ELISA捕获法效价达1:160。


抗牛布鲁氏菌独特型抗体在牛体中的免疫应答
《西北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首次将新疆分离的布鲁氏菌牛Ⅲ型强毒菌株研制成单克隆抗体。选用ELISA效价高的单克隆抗体A_7免疫家兔,经提纯制成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对杂种牛和土种黄牛进行免疫试验。通过平板凝集、试验凝集和Coomb's试验证明,凝集抗体消失很快,不完全抗体则可维持1年以上,这表明抗细菌性抗体在体内存在时间较长,为独立型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布鲁氏菌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建立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基础上,筛选具有保护作用的单抗 A7免疫家免制备抗独特型抗体(简称二抗)。经阻断试验和竞争抑制试验证实,该二抗具有抗原"内影象"。将其提纯后配制成甘油佐剂苗免疫豚鼠和小白鼠,检测结果表明:免疫豚鼠和小白鼠产生了布鲁氏菌凝集抗体;免疫小鼠的循环 T ANAE~+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豚鼠在免疫后4个月时强毒菌株攻击有79.2%获得保护。因此认为,该二抗不仅具有抗原的"内影象"结构,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供作疫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