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粗蛋白水平和预混料对配种前期母驴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预混料组成日粮对配种前期母驴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及雌激素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平均体重(229.18±19.11)kg、配种前3个月的经产疆岳驴母驴60头,随机均分为日粮I组和日粮II组.日粮I组饲喂低粗蛋白不含预混料的日粮,日粮Ⅱ组饲喂高蛋白+预混料的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d.结果:在体重方面,日粮Ⅱ组母驴第60天重、第90天重以及总增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日粮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4.30%、6.05%、128.53%和131.58%;在氮、糖、脂代谢方面,日粮II组母驴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高于日粮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35.01%、39.80%、2.36%、13.79%、25.00%和39.13%;在繁殖激素方面,日粮Ⅱ组母驴血浆中促卵泡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显著高于日粮Ⅰ组(P<0.05),分别提高了65.50%和37.13%.因此,饲喂本研究设计的高蛋白+预混料日粮能够显著提高配种前期母驴的体重,同时增加其血浆中蛋白浓度,促进促卵泡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饲喂不同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6只体重为(54.58±2.8)kg、体况相近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SC/NSC为2.32、1.60和1.14的3种日粮,试验共3期,每期17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 d,正试期内于饲喂前记为0 h,饲喂后0.5、1、2、4、8、12 h共计7个时间点采集瘤胃液样品。结果表明,饲喂不同SC/NSC日粮条件下:①瘤胃液pH值试验Ⅲ组除饲喂前0 h以外,其它时间点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3个试验组绵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态氮浓度达到最高;试验Ⅲ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_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在饲喂后0.5、1、2、4、8 h,试验Ⅱ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_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③在饲喂后4 h,乙酸浓度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饲喂后8、12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后0.5、1、2 h,丙酸浓度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在饲喂后2 h,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瘤胃液中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平均浓度随日粮SC/NSC比例的降低呈升高的趋势。由此可见,随着日粮SC/NSC比例的降低,绵羊瘤胃液pH值、乙酸浓度呈降低的趋势,NH_3-N、丙酸浓度呈升高趋势,瘤胃发酵类型由乙酸型发酵为主向丙酸型发酵为主转变。
关键词: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瘤胃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绵羊 日粮


日粮类型对细毛羊甲烷排放及代谢物碳残留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减少或控制反刍动物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的方法,该文就日粮类型对绵羊甲烷排放及代谢物中碳残留的影响进行探讨。试验选择60只4月龄、体重为25kg左右的新疆细毛羊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4组。Ⅰ组和Ⅱ组日粮精粗比为2:8,Ⅲ组和Ⅳ组日粮精粗比为4:6,Ⅰ组和Ⅲ组粗饲料为玉米秸秆,Ⅱ组和Ⅳ组粗饲料为玉米青贮。结果表明,用玉米青贮完全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绵羊时,甲烷产量Ⅱ组比Ⅰ组显著降低(P<0.01),Ⅳ组比Ⅲ组降低了12%(P>0.05)。当粗饲料为玉米秸秆时,产甲烷效率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当粗饲料为玉米青贮时,产甲烷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物中的碳残留量Ⅳ组比Ⅰ组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Ⅳ组分别比Ⅰ组和Ⅲ组降低16.67%和9.09%(P>0.05)。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新疆细毛羊排放甲烷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其代谢物中碳的残留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