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因素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原代集落形成和后期增殖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1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LIF、EGF、bFGF和肝素钠,以及氧分压、温度等多因素对昆明系小鼠胚胎干细胞(KM-ESC)原代集落形成和后期增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LIF、EGF、bFGF、肝素钠、5%O2,20%O2和37℃、39℃作为研究条件。并检测不同情况下小鼠胚胎干细胞原代集落形成和后期增殖情况。结果:LIF对KM-ESC原代集落形成和后期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极显著高于EGF、bFGF和肝素钠组(P<0.01)。温度对KM-ESC原代集落形成和增殖具有显著影响,39℃条件下,原代集落形成率、直径和后期增殖显著高于37℃(P<0.05);而氧分压对KM-ESC原代集落形成无显著作用(P>0.05),但是对原代集落直径和后期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20%O2组显著高于5%O2组(P<0.05)。结论:LIF、EGF、bFGF、肝素钠、39℃、20%O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原代集落形成和后期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特征比较
《干旱区地理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区是对气候变化较敏感的特殊而重要的地理单元,研究干旱区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2006年5~10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等三种主要荒漠植物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逐月监测资料,分析了梭梭、假木贼、盐穗木等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对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这三种荒漠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特征,最高值皆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早晨8:00,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于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三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变化特征具有一致性,呈现单峰曲线,与近地面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植物生长季,按平均土壤CO_2释放速率、季节变幅大小排序为:梭梭群落>假木贼群落>盐穗木群落,群落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群落内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假木贼和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与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10 cm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拟和关系均符合三项式函数关系(P<0.01)。梭梭和盐穗木群落与20~30 cm、30~40 cm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相关水平。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荒漠植物群落 日变化 月变化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准噶尔盆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