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豆禾间行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北疆地区的牧草混播种植模式,在农业部旱生牧草原种基地(新疆呼图壁县)设置豆科-禾本科间行混播试验。豆科-禾本科混播比例分别为:1∶1、1∶2、1∶3、2∶1、3∶1,共5个处理,以单播紫花苜蓿和单播冰草为对照。研究混播比例对牧草营养品质、土壤养分及草地生物量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豆禾比为1∶1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种间竞争,且草地生物量较高,可达12.63 t/hm2,高于两种单播处理;(2)豆禾比为1∶1时牧草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较高,分别为16.90%、1.77%和104.5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35.01%,可溶性糖最高,为4.86%,营养价值综合评价高于两种单播处理;(3)土壤养分含量与混播比例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在豆禾比为1∶2时,与单播紫花苜蓿和单播冰草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综合评价表明,在追求高产量和高牧草营养品质时,豆禾比为1∶1是最佳混播组合;而豆禾比为1∶2则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旱作条件下新疆天山北坡中山带人工草地建植效果评价
《草地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天山北坡中山带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等8种牧草,旱作建植豆禾混播、豆科及禾本科单播多年生人工草地。运用AHP和DTOPSIS分析法进行产量、营养品质、土壤养分综合比较,旨在筛选适宜于该区域及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的旱作人工草地类型。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最适宜的混播人工草地类型是红豆草+无芒雀麦+冰草+苇状羊茅混播;最适宜的单播人工草地类型是红豆草。
关键词: 新疆天山北坡中山带 旱作人工草地 牧草产量 牧草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