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犊牛腹泻症的病原学检测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原。【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4份腹泻犊牛粪便中的病毒,对4头死亡犊牛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的致病菌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并将其结果在NCBI中用BLAST搜索同源序列,分析遗传进化特性。【结果】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umoniae)。14份粪便中,BCoV检出率为64.29%,BRV检出率为50.00%;4份肝组织中,E.coli检出率为100.00%,K.pneumoniae检出率为50.00%。分离的2种致病菌E.coli和K.pneumoniae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它16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该牛场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为BCoV、BRV、E.coli和K.pneumoniae,存在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选择阿米卡星药物防治E.coli和K.pneumoniae。


牛肠道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新疆昌吉市周边某牛场大量犊牛严重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有的带血,并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为确定此次发病的病原并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通过对该牛场出现的犊牛腹泻粪样进行细菌鉴定及分型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PCR鉴定结果显示为大肠杆菌阳性,染色镜检结果符合大肠杆菌形态特征,分离菌株具有K99黏附性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仅对多黏菌素B中介(既不敏感也不耐药),对其他所有受试抗菌药物耐药.在致病性试验中,小鼠在15h内陆续死亡,说明该菌株具有一定致病力.[结论]结果表明,该牛场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的菌株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携带K99毒力基因,对多黏菌素B中介,具有一定致病力.


阿勒泰地区犊牛腹泻临床样品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草食家畜 》 2023
摘要:【目的】犊牛腹泻是一类以腹泻为临床特征的犊牛常见重要疾病,在西北地区较为多发,了解致犊牛腹泻不同病原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对于政府制定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对阿勒泰地区6个不同区域采集的30份犊牛腹泻临床样品进行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曼氏杆菌等8种病原监测分析。【结果】数据显示,本次犊牛腹泻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由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引起。【结论】本次致犊牛腹泻的八种传染性病原检测阳性率为86.67%。近三年阿勒泰地区养牛业规模快速增加,频繁的市场流通和品种引进加快了犊牛腹泻病原的地域间传播,是阿勒泰地区犊牛腹泻发病和多重感染增加的重要原因。


牛冠状病毒与大肠埃希氏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草食家畜 》 2022
摘要:为查明新疆喀什地区某牛场发生犊牛腹泻的原因,采集了8头病死犊牛及2头健康犊牛的粪便进行病原学诊断。对采集到的粪便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引起犊牛腹泻的常见病毒开展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过16SrDNA测序表明该菌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其阳性率100%。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致病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阿奇霉素3种抗生素敏感,对其它10种抗生素耐药。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RT-PCR检测阳性率为75%,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es,BRV)均为阴性。结论为该牛场犊牛腹泻主要由牛冠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规模化养殖场犊牛腹泻致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国畜禽种业 》 2020
摘要:犊牛腹泻是常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危害犊牛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为了降低规模养殖场腹泻犊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分析规模化养殖场犊牛腹泻的致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