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东地区生猪和家禽屠宰环节沙门菌血清型分布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生猪和家禽屠宰环节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动物源性产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方法 2014年9~12月从山东省部分屠宰场采集分离的335株沙门菌,应用液态悬浮芯片技术对沙门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附加靶蛋白(AT)的基因进行检测,然后运用Salmonella serotyping assay软件分析鉴定血清型。结果 335株沙门菌中299株共分为29个血清型,另有36株未分型,优势血清型主要为德尔卑沙门菌(S.Derby,24.8%,83/335、)和肠炎沙门菌(S.enteritidis,15.2%,51/335)。德尔卑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S.Thompson)和阿贡纳沙门菌(S.Agona)在生猪和家禽屠宰场中都有分布;生猪屠宰场以德尔卑沙门菌(39.8%,64/161)为主,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19.3%,31/161)和汤卜逊沙门菌(13.7%,22/161);家禽屠宰场中以肠炎沙门菌(28.7%,50/174)、印第安纳沙门菌(S.Indiana,12.1%,21/174)和德尔卑沙门菌(10.9%,19/174)为主。另外,不同地区屠宰场的沙门菌血清型呈差异分布,生猪屠宰场中除鲁中部外,其他地区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家禽屠宰场中,鲁东和鲁西地区主要是肠炎沙门菌,鲁东北地区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鲁中部地区分离株以汤卜逊沙门菌为主。结论山东省屠宰场中的沙门菌污染比较严重,且有多种血清型,需加强屠宰环节的致病菌监控,降低动物产品在屠宰环节受沙门菌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沙门菌 屠宰 血清型 液态悬浮芯片技术 分布 生猪 家禽 山东


山东部分生猪屠宰场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中国动物检疫 》 2015
摘要:[目的 ]初步调查分析山东部分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分布,了解生猪屠宰环节沙门氏菌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集鲁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不同规模屠宰场生猪屠宰环节样品共1012份,分离疑似沙门氏菌并利用PCR方法和血清凝集反应进行鉴定,单因子血清进一步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 ]共分离鉴定沙门氏菌202株;鲁东、东北、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27.2%、12.6%、34.6%、12%和13.5%;沙门氏菌分离株共有9种血清型,以德尔卑(S.derby)、鼠伤寒(S.typhimurium)、汤卜逊(S.thompson)为主。[结论 ]山东地区部分屠宰场生猪屠宰环节存在较严重的沙门氏菌污染现象,应加强屠宰环节致病菌监测,并在屠宰全程严格执行良好生产规范。


新疆部分地区猪弓形虫抗体监测
《动物医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查明新疆地区猪弓形虫病流行病学情况,针对新疆4个地区12个(A-L)专业养殖场或户采集的27批次667份血清样品,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了弓形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弓形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7.2%;不同市场和地区的弓形虫感染率存在明显的不同,南疆Ⅰ在4个地区最高,达到59.3%;C养殖场在所有12个养殖场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6.4%。


新疆奇台县生猪繁育的研究报告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1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养猪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户大量涌现;进入21世纪,以猪场布局、优良品种、设施建设、设备配置、防控体系、无害化处理、运行管理等为特征的现代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主体。目前大量饲养的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适合新疆气候特点,繁殖率


猪弓形虫特异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方法】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优化PCR反应条件,对猪弓形虫分离株和临床病料进行检测。随机取阳性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在猪弓形虫分离株中PCR扩增出目的条带,且在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PCR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7.81 pg/μL;测序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弓形虫IST1基因序列相应部分序列完全相同。【结论】该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猪弓形虫病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母猪VEGF基因mR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运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母猪胎盘VEGF mRNA全序列进行克隆和分析,结果发现:母猪胎盘VEGFmRNA全长约3500 bp,其完整的cDNA编码190个氨基酸,通过同源性比较预测了VEGF基因的DNA序列全长约为16kb。VEG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和恒河猴的同源性分别为78.82%、79.44%和96.34%。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VEGF蛋白理论分子量为22.33 kD,其等电点为7.89;大约在1~20,40~45,50~60,65~80,100~105位之间的氨基酸存在疏水性区域,用TMHMM2.0分析猪VEGF的跨膜结构发现此蛋白所有氨基酸都位于膜表面,证实了VEGF是一种表面蛋白。用signalP 3.0分析发现在1~27位氨基酸可能为信号肽(P=0.999),且可能在26和27位氨基酸之间发生切割(P=0.956)。对VEGF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得到了VEGF基因mRNA的全序列,为VEGF基因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研究提供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