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异常黑胆质调节药和成熟药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异常黑胆质调节药和成熟药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筛选10味属于异常黑胆质调节药和异常黑胆成熟药,并以乙醇和水为溶媒分别进行提取,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欧烟堇水提物对3种致病菌均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达到中敏,抑菌圈直径为12.60mm±0.62mm~10.45mm±0.33mm。甘草和欧烟堇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8.03mm±0.60mm~18.77mm±0.21mm。本试验为研究治疗奶牛乳房炎维药制剂及抗菌维药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