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肠道酶系建立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瘤胃是反刍动物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可以将饲粮降解为宿主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肠道酶是帮助宿主消化的关键因子,酶种类和活性的高低影响着动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自身的生长发育.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和肠道酶系表达,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是目前普遍的研究方向.幼龄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不完全,菌群和酶系结构并不完善,在幼龄反刍动物微生物群落稳定之前,早期调控其瘤胃微生物群落和肠道酶系可以更加长期、有效地改善幼畜胃肠道环境发育,促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本文概括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植与酶系建立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不同断奶日龄羔羊瘤胃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日龄的湖羊羔羊瘤胃组织结构的差异,特别是瘤胃乳头超微结构变化,旨在为羔羊适宜断奶日龄的确定提供瘤胃生长发育的依据。选择新生湖羊羔羊24只(初生重:2.80 kg±0.0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30日龄早期断奶组(EEW-30)、45日龄早期断奶组(EW-45)和60日龄常规断奶组(NW-60)。在各断奶日龄及75日龄时每组分别屠宰4只羔羊,测定体重及瘤胃空重,计算瘤胃相对重量;采集瘤胃组织进行显微及超微形态学测定。结果显示:(1)EEW-30组羔羊断奶体重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组与NW-60组断奶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羔羊瘤胃相对重量与其体重变化规律相同。(2)光镜下可见:断奶时,EEW-30组瘤胃壁厚度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EW-45组与NW-60组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EW-45组羔羊瘤胃壁厚度显著高于NW-60组(P<0.05)。断奶时EEW-30组瘤胃乳头较短小,极显著短于NW-60组(P<0.01),EW-45组也显著短于NW-60组(P<0.05)。断奶时瘤胃乳头宽度和面积在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75日龄时也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3)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EW-30组断奶时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ruminal micro-papillae)数量极显著低于NW-60组(P<0.01),而EW-45与NW-6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5日龄时,3组羔羊单位面积瘤胃微乳头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试验结果显示,断奶时羔羊瘤胃形态结构在EEW-30与NW-60组间差异明显,而EW-45与NW-60组较为接近,瘤胃微乳头状结构也呈相同变化趋势。提示45日龄时断奶较为适宜。


营养调控对瘤胃及羊乳和羊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共轭亚油酸(CLA)因具有抗癌、抗糖尿病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而备受研究人员关注,近年来,针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羊肉和羊奶等产品中CLA含量的研究越来越多。作者简述了反刍动物产品中CLA生物合成机制,并重点回顾了多种营养调控措施对瘤胃中CLA和十八碳烯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进一步探讨了这几种营养调控方式对羊乳和羊肉中CLA含量的影响。分析认为,利用油脂底物和调控剂混合添加有利于加强瘤胃纤维菌群和原虫区系对CLA、十八碳烯酸的积累和过瘤胃率,并可在提高动物产品中CLA含量的同时,避免乳脂率下降。今后还需通过营养、分子生物学及生理学等角度全面揭示CLA合成机理,为生产富含CLA的动物产品提供参考。


杏渣养分瘤胃降解率的测定
《草食家畜 》 2013
摘要:本试验通过尼龙袋法研究了杏渣在绵羊瘤胃内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有机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杏渣中营养物质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率均随瘤胃中滞留时间的延长呈现增高的趋势,杏渣中DM、CP、NDF、ADF和OM的有效降率分别为80.75%、65.44%、32.98%、41.37%和79.55%。


用PCR-DGGE和16S rDNA测序解析吐温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绵羊,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在绵羊日粮中分别添加5或10 g/d Tween 20,3或6 g/d Tween 80,以空白为对照,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水平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20和Tween 80对绵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对DGGE指纹图谱中的12个优势DNA条带的16S rDNA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在线寻找其相似的细菌分类。结果显示,5个组之间DGGE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在65.4%~75.4%。与对照组相比,除10 g/d吐温20组外,其他各组的细菌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DNA序列分析表明,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的16S rDNA序列中有8个条带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7%。受吐温20影响的细菌与Microbacteriumoxydans、Schlegelella aquatica、Brevundi monas sp.、Lachnospir-aceae和Methylobacillus sp.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受吐温80影响的细菌与Schlegelella aquatica、Acinetobacter soli和Microbacteriumoxydans有较高的相似性。日粮中添加吐温20和吐温80后,高剂量的吐温20使绵羊瘤胃中的优势菌种类增加,吐温80和低剂量的吐温20使优势菌种类下降。在绵羊瘤胃细菌中,受吐温20和吐温80影响的种类不同。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绵羊 瘤胃 细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腐植酸钠对绵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 》 2008
摘要:选4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添喂腐植酸钠0、2、4、6g/d,以研究其对绵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后3h,4g/d组和6g/d组的瘤胃pH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26%和1.10%(P<0.05)。采食后3h,2g/d组、4g/d组和6g/d组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3.75%、18.09%和16.03%(P<0.01)。添加4g/d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有机物的前胃消失量和消失率(P<0.05),添加6g/d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的前胃消失量(P<0.05);微生物蛋白到达小肠量有随腐植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P>0.05)。添加腐植酸钠有提高羊瘤胃微生物合成的作用,因而可促进瘤胃消化代谢。


反刍动物瘤胃真菌的作用
《草食家畜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真菌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纤维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瘤胃真菌可以深入生长至植物纤维化组织内部,降解和利用其中的可溶性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真菌在植物纤维组织中的穿透生长也为细菌充分分解和利用纤维物质创造了条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