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河子地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中国奶牛 》 2017
摘要:为了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2015年4月,课题组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发病率最低的是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P<0.01),蹄叶炎又能加剧蹄变形(P<0.01);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3~5月份;大量饲喂精料可导致奶牛蹄叶炎迅速发生;3~6胎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无角陶赛特羊与巴音布鲁克羊杂交后代羊毛品质分析
《草食家畜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纯种无角陶赛特羊,全身被毛白色,基本同质,属半细毛短毛品种,羊毛细度范围56—58支,羊毛可利用价值较高。巴音布鲁克羊为粗毛品种,体躯毛为白色,头颈部毛为黑色,被毛异质,羊毛细度未见资料报道。在利用陶赛特羊(T父本)与巴音布鲁克羊(M母本)进行经济杂交试验后,除杂交后代(TM)的产肉性能取得了明显的杂交优势外(参阅其它试验结果),羊毛品质也得到了改善。杂交一代的绒含量明显提高,比例由母本54.67%提高到78.15%;干死毛比例由45.33%降低到4.81%;两型毛比例由父本的100%降低到17.04%。虽然杂交后代羊毛还未达到同质,但与母本巴音布鲁克羊相比,大大提高了羊毛工艺性能和利用价值,从而提高了养羊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羊毛品质 杂交后代 细度 类型 无角陶赛特羊 巴音布鲁克羊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