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羊毛(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不同温湿度环境对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

草食家畜 202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相对湿度环境对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完善对毛绒纤维直径检测环境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一体化快速检测仪,对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预处理后的346个新疆细羊毛样品进行纤维直径检测,研究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细羊毛纤维直径测试结果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在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下,温度对羊毛纤维直径无显著影响(P>0.05),湿度对羊毛纤维直径影响显著(P<0.01),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在相对湿度水平为95%下的羊毛纤维直径检测值比相对湿度水平为55%下的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值平均高出0.71μm,在测试范围内每增加一个百分比的相对湿度水平,羊毛纤维直径增加约0.019μm。【结论】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水平是影响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高湿度环境会使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呈现出较大的数值。

关键词: 不同温湿度 纤维直径 羊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滩羊生长发育和羊毛生长研究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

摘要:为研究滩羊生长发育和羊毛生长的关系,为滩羊饲喂提供可行性借鉴.试验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6月共6批滩羊数据,就不同年份周公、成公、周母、成母(含肩、侧、股等部位)的毛辫长、底绒长、细度、含绒率等相关数据进行调研...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生长发育 羊毛 生长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对四种毛绒纤维的研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

摘要:由于近红外光谱检测快速、无损的特点,在检测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细羊毛、地毯用羊、粗羊毛、山羊绒4个类型共200个样品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通过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聚类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离散校正,建立了定性鉴别模型并用于预测,预测性能较好,说明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不同类型毛绒纤维定性检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羊毛 羊绒 和田羊 细羊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产毛量与体质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影响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毛量及体质量性状的基因组区域,利用OvineSNP50BeadChip对36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个体基因分型,并采用single-locus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基因组水平的Permutations校正,检测到2个与羊毛长度及3个与毛量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邻近5个已知基因(9.16~143.32kb)。其中FIBIN、HSD17B11及PIAS1 3个基因参与羊毛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且均包含于已知羊毛性状相关QTL区域内,为所检测到的关联结果提供进一步证据。对这些目标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细毛羊羊毛长度、产量等性状的遗传机理。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羊毛 体质量 细毛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绵羊羊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全面了解国际绵羊羊毛研究发展现状、演进历史及动态趋势,论文基于SCI-EXPANDED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1915~2015年绵羊羊毛研究的2569篇科技文献,借助CiteSpaceⅢ软件绘制其共被引文献、机构、作者及关键词等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国际上对绵羊羊毛的关注不断提高,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羊毛研究方面处于先进水平,而我国仍需提升国际影响力;羊毛相关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绵羊群体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多态性检测等内容,涉及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因此,加强国际间合作有助于羊毛生产性能提高,有效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同时可进一步推动国际毛纺织工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绵羊 羊毛 Web of science Citespace Ⅲ 知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羊毛弯曲频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别影响细羊毛弯曲频率性状的基因组区域。【方法】利用Ovine SNP50 Bead Chip芯片对23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个体基因分型,基于Case/Control设计对弯曲频率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通过基因组水平的Permutations校正,检测到18个与细羊毛弯曲频率性状显著关联的SNPs。5个SNPs定位于已知基因内(内含子),13个SNPs分别邻近已知基因(距离1.8 kb~841.39 kb)。多数候选基因/SNP均为首次检测到与羊毛性状相关,其中基因PML、LAMC2、PDGF、CDC42SE2及DiRas3参与了人、小鼠毛发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结论】鉴别出了与羊毛弯曲频率性状关联的新的候选基因/SNP,对这些目标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细毛羊羊毛弯曲性状的遗传机理。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羊毛 弯曲 弯曲频率 中国美利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雄半细毛羊毛品质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

摘要:为了解象雄半细毛羊羊毛的品质特性,分别对不同年龄象雄半细毛羊的羊毛细度、毛丛长度、净毛率、色度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象雄半细毛羊羊毛平均细度25.27μm,其中1岁羊羊毛细度在22μm左右,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各年龄羊羊毛细度;2岁羊和5岁羊羊毛细度在25μm左右;3岁羊和4岁羊羊毛细度在26μm左右。毛丛长度平均69.55 mm,1岁羊羊毛平均长度在62 mm左右;5岁羊毛丛长度在68 mm左右;而2岁、3岁、4岁羊毛丛长度均在71~73 mm间。平均净毛率58.58%,不同年龄段净毛率均分布在56%~60%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净毛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年龄段象雄半细毛羊羊毛白度(Wht)、光泽度(L)、黄度(YI)平均值都在66左右,没有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差异。

关键词: 象雄半细毛羊 羊毛 细度 毛丛长度 净毛率 色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毛及动物毛发弯曲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弯曲是羊毛纤维的一个特征,对加工过程和最终的毛纺织品特性有显著影响。羊毛弯曲与毛囊中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毛纤维中正副皮质的双边排列、不同角蛋白的不对称组成及角质化过程等相关。尽管羊毛弯曲形成的分子机理鲜有报道,但小鼠锯齿状及波纹状毛发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表明,IGFBP5/Krox20、Eda/Edar、Wnt、EGFR/TGF-α、Msx2/Foxn1/Ha3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及毛发角蛋白基因和一些转录因子对纤维弯曲形成有重要影响。皮肤基因表达模式比较分析表明,哺乳动物毛发产生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是相似的。这些信息为研究羊毛弯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可能。本文旨在对羊毛及小鼠等动物毛发弯曲形成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解析羊毛弯曲形成分子机理进而为改善羊毛弯曲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毛 毛发 弯曲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KRT38基因多态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KRT38基因的多态性和丰富程度,探讨其作为羊毛性状相关功能候选基因可能性。采用PCR-SSCP与测序技术,首次对418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KRT38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中,KRT38基因有AA、AB、BB三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6,AB基因型频率为0.24,BB基因型频率为0.30;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42;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羊KRT38基因P2非编码区的基因杂合度(He)为0.4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属于中度多态;测序分析发现两处碱基突变,即G85A,C95T;经检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KRT38基因P2非编码区位点群体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为进一步研究KRT38基因多态性与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用性状间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羊 KRT38基因 多态性 羊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毛囊生长发育及羊毛、羊绒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

摘要:文章就编码绒毛纤维结构蛋白角蛋白家族基因以及骨形成蛋白(BMPs)家族基因、同源异形盒基因(Ho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等调节毛囊形态发生的信号分子在绒毛用羊重要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挖掘与绒毛用羊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毛囊 羊毛 羊绒 信号分子 传导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