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脊柱结核局部治疗作用的药效评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对兔脊柱结核局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只造模成功、感染程度近似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15只,行病灶清除术后在每组病灶清除部位放入不同剂量(A组3 mg、B组6 mg、C组12 mg、D组空白微球、E组15 mg)含有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异体冻干松质骨,充分填塞缺损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行大体肉眼观察、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等检查。结果75只新西兰大白兔中6只术后发生下肢截瘫,75只均完成实验。X线检查示术后15、30 d各组均无明显的腰4、5椎体破坏及椎间隙改变。术后60 d时A组4只(30.7%)、B组4只(30.7%)、C组2只(14.2%)、D组5只(35.7%)腰5椎体上部有骨质破坏及腰4、5椎间隙改变。E组15只至术后8 w无明显影像学改变。病理及组织学检查示:A、B、C、D组中感染复发的新西兰大白兔椎体、椎旁软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有脓细胞、类上皮样细胞或坏死灶等形成,脓液培养显示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E组新西兰大白兔椎体及软组织HE染色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椎旁软组织培养无结核杆菌生长。A、B、C、D组与E组新西兰大白兔X线检查与组织学检查感染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mg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为兔脊柱结核短期体内局部预防复发的最低有效治疗剂量。
关键词: 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 脊柱结核 药效评价


兔脊柱结核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摘要:目的建立H37Rv结核分支杆菌诱导的兔脊柱结核模型。方法选择未致敏处理的新西兰大白兔48只,在第5腰椎近椎间盘处钻孔,并填充明胶海绵,注射0.5 mg/0.1 m L结核菌悬液,术后观察新西兰大白兔一般情况,并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等检查对兔脊柱结核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受H37Rv结核菌株感染后的新西兰大白兔,局部反应较明显,全身反应较轻。48只兔中38只兔完成实验,10只因死亡、术后截瘫被淘汰,15只兔分别于术后第5、6周出现进食欠佳、消瘦,但生命体征平稳,其中4只术区局部肿胀,6只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其余23只兔术后进食较好,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行外科手术,暴露致病兔椎体,38只兔中29只兔椎体可见虫噬样改变,9只兔椎体未见明显变化。术中取脓肿形成的兔脓液培养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取周围软组织、脓壁行苏木精-伊红色(HE)染色,示坏死灶形成、较多炎细胞聚集、淋巴细胞、较少上皮样细胞,骨结构紊乱或消失。建立模型成功率为76.3%(29/38)。结论使用0.5 mg/0.1 m L的H37Rv标准菌株感染的新西兰白兔结核模型建立成功。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动物模型 H37Rv结核分支杆菌


兔脊柱结核模型的构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在兔腰椎椎体钻孔种植人型H37 Rv结核标准菌株构建兔脊柱结核模型.方法 对16只兔腰5椎体上方钻孔,填充明胶海绵,吸附结核菌混悬液0.1 ml(菌量:5g/L)骨蜡封闭钻孔,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行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等检查.结果 16只大白兔中,其中13只兔腰椎椎体感染结核菌后,局部反应较明显,全身反应较轻,完成实验;3只未感染结核杆菌.在感染的大白兔中,2只出现消瘦、厌食等症状;术后1个月X线阳性4只,术后2个月X线阳性8只、CT阳性12只、MRI阳性13只;感染大白兔的椎体、椎旁软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有脓细胞、类上皮样细胞或坏死灶等形成,对形成的脓肿进行脓液培养显示69.2%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建立模型成功率为69.2%.结论 通过在兔脊柱椎体局部进行适当剂量H37 Rv结核标准菌株的种植感染,可构建出与人类脊柱结核病理变化相似的兔脊柱结核.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