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中添加葡萄梗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梗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4~6月龄哈萨克公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分别使用葡萄梗替代基础饲粮中10%玉米秸秆、8%苜蓿。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A组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1~20 d平均日增重和1~42 d平均日增重均最高,A组的料重比最低。与CK组相比,A组、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核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A组、B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葡萄梗可提高绵羊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其中葡萄梗替代玉米秸秆的效果较好。


基于Sentinel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苜蓿遥感识别研究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旨在准确获取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空间分布信息,为管理部门提供饲草饲料安全供给情况和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和处理哨兵(Sentine)系列卫星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构建了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雷达极化特征数据集。利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四种分类算法,评价不同特征组合遥感分类精度,筛选出最优的特征组合和苜蓿遥感识别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结合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雷达极化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苜蓿遥感分类中表现最优,总体精度为94.85%,Kappa系数为94.2%;研究证明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提高苜蓿遥感分类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在四种分类模型中,光学特征加雷达特征综合组合的精度均为最高,说明了多源遥感信息对于提高模型性能的重要性。【结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苜蓿遥感识别模型,在结合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雷达极化特征的特征组合条件下,识别效果最好。


不同比例苜蓿开食料对15~54日龄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苜蓿开食料对15~54 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发育影响.试验选取48只体重(4.22±0.35)kg第二胎次湖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各组分别饲喂含有10%、20%和30%苜蓿的开食料.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54日龄时,30%苜蓿组羔羊体重高于其他组(P>0.05).45~49日龄时,20%苜蓿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10%苜蓿组(P<0.05).20%和30%苜蓿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显著低于10%苜蓿组(P<0.05),20%和30%苜蓿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10%苜蓿组(P<0.05).10%苜蓿组肠道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和30%苜蓿组磷酸激酶(CK)活性显著低于10%苜蓿组(P<0.05),20%和30%苜蓿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10%苜蓿组(P<0.05).20%苜蓿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30%苜蓿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饲喂含有10%和20%苜蓿的开食料能够提高羔羊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十二指肠发育,建议15~54 日龄羔羊开食料中苜蓿含量不超过20%.


不同粗饲料组合替代部分苜蓿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替代部分苜蓿对育肥公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4月龄阿勒泰公羊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A组)为只添加苜蓿组;B组、C组分别用芦苇和小麦秸秆替代75%苜蓿;D组、E组用芦苇和小麦秸秆分别以2 ∶1和1 ∶2替代75%苜蓿.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组育肥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料重比(F/G)增加.C组、E组育肥羊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D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育肥羊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育肥羊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E组育肥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C组、D组、E组育肥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A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研究表明,不同粗饲料组合替代苜蓿饲喂育肥羊未对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钙磷代谢造成影响,但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
关键词: 育肥羊 芦苇 小麦秸秆 苜蓿 脂肪代谢 蛋白代谢 抗氧化功能


不同苜蓿品种田间杂草及害虫分布规律研究
《草食家畜 》 2020
摘要:本研究以国内外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呼图壁旱生牧草基地开展杂草及害虫对苜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当年甘农5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1 069.40 kg/hm~2,干草产量在10 000 kg/hm~2以上的还有冲击波、SR4030、阿迪娜、新牧4号、甘农9号、甘农3号、WL354HQ、中苜1号、北极熊。苗期和分枝期调查不同品种杂草及虫害发生情况,发现试验小区的杂草种类主要为狗尾草、龙葵、灰绿藜,害虫种类为斑蚜、豌豆芽、蓟马,产量靠前的品种试验小区杂草及虫害发生率都较低,且杂草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要大于虫害。


刈割期和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和 CNCPS蛋白组分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刈割时期及添加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个茬次,现蕾、初花、盛花3个时期刈割,并以无添加(CK)、丙酸钠(SP,0.5%)、乳酸菌(LD,106 cfu·g~(-1))3种处理进行苜蓿青贮制作,在贮存45d后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青贮苜蓿pH值呈下降的趋势;丙酸钠及乳酸菌添加剂的添加对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同一茬次生育期的延长,青贮苜蓿中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时期可显著降低苜蓿青贮饲料的pH值并明显提高乳酸含量(P<0.05),对乙酸及丙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而添加剂可显著增加乙酸含量(P<0.05),两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添加乳酸菌的现蕾期苜蓿青贮品质最佳。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提出的方法测定表明,第1茬盛花期的苜蓿青贮饲料的非蛋白氮(PA)含量较高,苜蓿青贮饲料各处理中的中速降解蛋白质(PB2)含量均是占可降解蛋白质(PB)含量的最大比例。


20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盐胁迫下20份苜蓿品种的苗期耐盐性,为耐盐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0(CK)、0.4%、0.6%、0.8%、1.0%、1.2%Na Cl溶液分别对20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盐胁迫处理下,20份苜蓿的耐盐性大致分为3类:即强耐盐性苜蓿有紫花苜蓿(澳大利亚引进品种);中耐盐性苜蓿有伊犁苜蓿、苜蓿王、北疆紫花苜蓿、甘农3号苜蓿、布尔津苜蓿、新牧一号苜蓿、阿尔泰杂花苜蓿、阿尔泰黄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奇台苜蓿、阜康苜蓿、巴州苜蓿和沙湾苜蓿;弱耐盐性苜蓿有甘肃润布勒苜蓿、三得利苜蓿、南疆苜蓿,多变苜蓿和敖汉苜蓿。[结论]建议在新疆干旱区种植推广牧草时选择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


12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草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12份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材料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对照(CK)、中度干旱(M)、重度干旱(S)]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为新疆地区抗旱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份苜蓿的苗期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和田大叶紫花苜蓿>敖汉紫花苜蓿>阿尔泰杂花苜蓿>甘农3号紫花苜蓿>奇台苜蓿>巴州苜蓿>沙湾苜蓿>阜康苜蓿>北疆紫花苜蓿>布尔津苜蓿>策勒苜蓿>伊犁苜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