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草原革蜱(模糊匹配)
3条记录
化药防治羊硬蜱病试验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0

摘要:将 1 1 50只感染有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的绵羊分为 3个组 ,分别为驱蜱项圈组 ( 4 0 0只 )、灭蜱灵组 ( 550只 )和对照组 ( 2 0 0只 )。项圈组在治疗后 0、7、1 5、2 8、45、60、75、95天 ,羊只平均染蜱数分别为 1 0 .3、0 .9、0 .7、0 .3、0 .4、0 .5、0 .5、0 .1只 ;而对照组分别为 1 0 .2、9.2、1 3.6、1 0、9.2、6.4、8.8、4.2只。灭蜱灵组在治疗后 0、1 8、33、48、68天 ,羊只平均染蜱数分别为 9.8、0 .5、0 .7、0 .5、0 .1只 ,而对照组分别为 1 0、9.2、6.4、8.8、4.2只 ,表明两个防治组保护效果均较好

关键词: 草原革蜱 森林革蜱 驱蜱项圈 灭蜱灵油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革蜱生活习性的观察

新疆畜牧业 1999

摘要:草原革蜱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在20℃~25℃室温条件下,饱血雌蜱产卵前期为3~8d,产卵期为35^~^40d,日均产卵量为240枚,总产卵数达8000~9200枚.蜱卵经18~20d孵化为幼蜱,幼蜱活动力较强,能积极寻找宿主;幼蜱在小白鼠体表吸血3~5d后离开,在隐蔽处不动,经7~10d蜕变为若蜱;若蜱不吸同一宿主的血液,另找其他动物吸血.

关键词: 草原革蜱 生活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革蜱形态学及生活史研究

草食家畜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在室内 (T :2 0℃~ 2 8℃ ,RH :5 0 %~ 82 %)条件下 ,较系统地观察了草原革蜱的形态学特点 ,对其生活史及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前人未报道的一些有关参数。本文进一步描述了草原革蜱的形态区分点 ,即个体大小、盾板颜色、须肢刺突、口下板齿型、雌蜱多孔区、气门板、缘垛、Ⅳ外距等方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草原革蜱 形态学 生活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