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乌鲁木齐山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基于遥感与GIS
《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和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有效性,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退化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以乌鲁木齐市山地草地为研究靶区,利用遥感图像(Landsat TM/OLI)划分出7种不同草地类型并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使用空间统计方法、网格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区山地草地退化程度和ESV变化。结果表明:21年中,乌鲁木齐市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年均减少0.27×10~7元。生态损失主要是由山地荒漠草地(7.44%)、山地荒漠草原草地(10.71%)、山地草甸草原草地(18.32%)和高寒草甸草地(40.69%)退化造成。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草地对调节服务(土壤形成)和供给服务的贡献率较高。草地ESVs Moran平均值为0.869(1994—2015年),并且草地ESV与相邻网格(2 km×2 km)具有更高的空间相关性。草地ESV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高ESV区基本上分布在南山山区,低ESV区主要分布在平原草地区,博格达山草地亚区呈现随机分布格局。研究区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十分显著,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湿度、蒸散量、降水量和风速对草地ESV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过度放牧、不合理垦荒、药用植物过度开发、城市化等人为活动仍然是驱动草地退化的主要因子,因此亟需采取措施保育乌鲁木齐市山地草原生态系统。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草地资源 空间自相关 网格分析 乌鲁木齐市


生态地境划分对新疆草原生态建设的影响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生境划分对草原生态建设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疆草地资源现状,提出了划分生态地境及合理利用草原的建议。


伊犁种马场不同畜牧业生产方式下草地资源利用对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伊犁种马场在不同畜牧业生产方式下草地资源优化利用格局。【方法】全面了解伊犁种马场草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草地资源学和生态置换理论为指导,对其变革生产方式前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收集,对比分析不同生产方式下研究区草地资源利用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变革生产方式后,研究区农、牧业产值都明显增加;农牧民牲畜饲养规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于变革前,饲养总量减少24.26%,特别是羊的饲养量减少了38.96%。草地生产力逐步提高,草畜基本平衡;同时,家庭人均纯收入为7 506.46元,相比变革前5 291.88元,增长了41.85%。农牧民传统放牧的观念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变。【结论】伊犁种马场草地资源的利用及经济、生态效益在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放牧方式下明显优于传统的四季游牧。


哈萨克斯坦受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模式
《新疆畜牧业 》 2013
摘要:在对哈萨克斯坦草地饲料研究所及荒漠植物研究所交流访问、实地参观调研和查阅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哈萨克斯坦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现状以及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哈萨克斯坦可借鉴的发达国家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几个经验。哈萨克斯坦草地放牧利用方式及草地退化状况与中国新疆非常相似,了解哈萨克斯坦草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西部草业开发利用有重要警示作用,两国进行互利交流与合作将促进双方畜牧科研和畜牧生产事业的发展,共同维护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草地资源 草地退化 草地生态系统 可持续管理


阿合奇县草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通过对阿合奇县草地畜牧业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利用线性规划优化配置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针对生产利用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现阶段全年放牧,冷季(150d)补饲与8667hm2人工草料地建成后暖季(210d)放牧,冷季(150d)舍饲和部分放牧的优化利用模式。系统调整后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两种资源配置模式与现状相比人均收入分别提高66.2%与93.7%。为逐步实现由四季游牧向暖季放牧,为冷季舍饲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