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蜱(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流行特征分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流行状况和分子特征。方法 2020年4 - 6月,在新疆伊犁、阿拉山口、呼图壁、青河、福海、五家渠6个地区采集312份硬蜱样本,应用巢式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对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巢式PCR产物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巢式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97%(28/312)和11.86%(37/312)。其中,荧光定量PCR法青河阳性率最高,为35.29%(12/34);福海阳性率最低,为2.00%(1/50)。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共26份。基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12份与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高度同源,10份与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高度同源,4份与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高度同源。结论新疆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较高,且存在3种致病性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优势基因型为伽氏疏螺旋体,其次为狭义伯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PCR检测 基因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伯氏疏螺旋体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对新疆地区的检测

中国动物检疫 2019

摘要:为建立一种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来快速、特异地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根据GenBank发表的伯氏疏螺旋体16SrRNA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比对,选取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并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条件,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钩端螺旋体进行扩增;构建伯氏疏螺旋体标准株16SrRNA基因片段阳性质粒,10倍系列稀释后进行real-time PCR扩增,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可见:仅伯氏疏螺旋体出现阳性扩增,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钩端螺旋体扩增均为阴性;该方法对阳性质粒的检测限约为100 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地区的100份DNA样本进行检测,发现7份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良好的敏感性,为今后伯氏疏螺旋体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TaqMan-MGB探针 荧光定量PCR 检测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查干郭勒乡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联合应用防控家畜蜱虫试验

中国动物检疫 2019

摘要:为探索有效的杀灭方法,减少蜱虫危害,选择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查干郭勒乡蜱虫流行较严重的一家农户,开展了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联合应用防控家畜蜱虫试验。试验分为杀虫油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组和不用药的对照组。每组有50只不同年龄的牛、羊、马等家畜,其饲养管理、放牧条件、圈室条件都基本相同。杀虫油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间隔1个月,同法同量进行2次用药;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组先使用杀虫油剂,1个月后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用药后观察无的维持时间和第1次用药90 d后仍发现的试验动物数量,计算不同试验组的杀虫效果。结果显示,杀虫油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组用药后的无维持时间分别为70、60、90 d,预防效率分别为90%、86%、100%。结果表明,杀虫油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联合使用,可起到最佳的蜱虫预防效果。

关键词: 杀虫油剂 伊维菌素注射液 预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璃眼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2

摘要:对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亚洲璃眼指名亚种、亚东璃眼、残缘璃眼和盾糙璃眼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硬蜱ITS2序列,应用软件分析ITS2片段长度、变异位点、G+C含量和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亚洲璃眼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1 458 bp,全序列存在3个变异位点(A、G转换)和2个碱基缺失\插入,同源性达99%,残缘璃眼和盾糙璃眼的ITS2全长均为1 561 bp,存在12个变异位点,同源性达99%;12种硬蜱的ITS2序列中G+C含量较高,为61.2%~62.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亚洲璃眼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残缘璃眼和盾糙璃眼分别处在两个分支上,这两个分支分别与嗜驼璃眼和小亚璃眼聚为一支.璃眼属、革属和扇头属聚为一大支,血属单独构成一大支.

关键词: 璃眼蜱 ITS2 序列分析 准噶尔盆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准噶尔盆地媒介区系考察与群落组成的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2

摘要:媒介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可以携带和传播多种重要病原.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2大盆地,地处新疆北部,是我国虫媒疫病的自然疫源地.为了掌握准噶尔盆地蜱类区系分布动态和群落结构特征,按照地理生态区划和不同生境类型,选择了6个生态区、16个生境类型、48个考察位点,进行蜱类标本的采集和分类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研究不同生态区的群落组成结构.结果在该地区共采获蜱类标本19 466枚,隶属5属21种,以草原革、亚洲璃眼指名亚种和银盾革为优势种.不同生境类型的蜱类,群落组成亦不相同,草原革和银盾革多栖息于林区牧场和荒漠草原,而亚洲璃眼指名亚种和亚东璃眼是高温低湿的种类,是噶尔盆地沙漠中的优势种;而且在同一生境中,动物寄生比游离丰富,这与宿主动物的放牧和调运有关.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蜱类群落丰富、区系分布广泛,但不同地理景观和生境类型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区系分布 群落结构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