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奶牛副结核病流行牛场的处置方案分析
《中国奶牛 》 2020
摘要:为协助新疆某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抑制该病的流行,2014-2015年间采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牛场的965头牛进行了4次血清抗体检测,并通过淘汰部分阳性牛控制该病的流行。结果显示,在两年内累计检测出297头阳性牛,检出率为30.78%(297/965)。首次检测发现104头阳性牛,检出率为13.51%(104/770)。淘汰处理后,间隔3个月再次检出2.91%(19/652)的阳性牛,再次淘汰阳性牛后进行了两次监测,其中间隔11个月时检测阳性率为7.55%(41/543),间隔17个月时检出率为33.33%(171/513)。同时,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牛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在4~5岁检出率最高,而0.5~1和7~8岁牛中检出率较低。统计分析发现,在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奶牛场开展该病的控制或净化时,检测和主动淘汰的间隔期设置为3个月时的控制效果优于11个月和17个月(P<0.001)。虽本次处置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根据检测数据和处置措施效果,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初步制订了牛群副结核病流行程度的划分标准和防控、净化方案。本研究将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案例借鉴和防控方案。
关键词: 牛副结核病 副结核分枝杆菌 血清学检测 检验淘汰 处置方案


两奶牛场布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四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与方法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4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华东区和新疆的两奶牛场的600头奶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检测,采集布氏杆菌病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的奶牛的奶样120份,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分离到细菌17株,经革兰氏染色、柯兹罗夫斯基鉴别染色和PCR鉴定,17株分离菌株均为牛种布氏杆菌;4种血清学检测结果RBT平均阳性率为46.33%,SAT平均阳性率为41.00%,iELISA平均阳性率为48.17%,cELISA平均阳性率为40.50%。结论两奶牛场平均分菌率为14.17%,按国标标准方法SAT检疫血清阳性率为41.00%,RB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36%和85.71%,SA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09%和92.06%,i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6.36%和96.83%,c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5.45%和98.41%。iELISA和cELISA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高于RBT和SAT。iELISA和cELISA可作为RBT和SAT的替代方法。


不同的血清学方法对布病疫苗免疫绵羊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中国动物检疫 》 2008
摘要:将国内广泛用于预防羊布病的S2和M5疫苗免疫绵羊,然后定期采血进行细菌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并比较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ELISA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议在检疫中用敏感性较高的RBT初筛,用特异性较好的ELISA确诊,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