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引进肉羊品种资源利用与生产适应性研究概况
《草食家畜 》 2022
摘要:我国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也是我国由养羊大国向养羊强国转变的重要任务。我国肉羊良种覆盖率已达4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优质肉羊品种资源缺乏及良种化程度低是目前制约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国内肉羊产业发展的良种需求,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特克塞尔羊、陶赛特羊、夏洛来羊、澳洲白羊、杜泊羊、萨福克羊等肉羊品种,对引进肉羊品种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肉羊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肉羊良种选育选种标准、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加大肉羊良种培育的资金投入等建议,以期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高丹草不同品种材料区域适应性评价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北疆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高丹草材料,在呼图壁旱生牧草种子基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份饲用高丹草材料开展区域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5份材料GS5拔节期最早,出苗率最高,株高适中,干草总产量也为所有材料的最大值;GS6株高最高,出苗率低,但随着季节及刈割茬次,干草产量较大,GS6再生性好,生长速度快。综合对比,GS5、GS6这两份材料,综合选择适宜北疆地区种植的高丹草材料。


新疆天山北坡牧草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草食家畜 》 2012
摘要: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引进的9个牧草品种于2009年至2011年在新疆天山北坡旱作条件下,进行耐旱适应性比较试验。对其出苗率、物候期、产草量、种子产量及抗寒性进行了测试和评比,结果表明,托拉盖蓖穗冰草,塔拉浦坦冰草,杂交老芒麦,PB-1新麦草,玛热勒梯牧草,巴拉乌萨苜蓿,OB-3东方羊茅,等7个牧草品种,能完成完整的生育周期。其中托拉盖蓖穗冰草在旱作条件下生长发育表现优于其它品种,干草产量可达4 090.45 kg/ha,种子产量可达445.93 kg/ha,适于在干旱草原区旱作种植。


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在伊犁河谷放牧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对伊犁河谷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观察,对其采食情况、生理常数、血液常数、生长情况、耐粗饲、耐热性能及发病情况进行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杂交F1代、F2代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5.84 kg和36.44 kg;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13.79 g和620.99 g,生长较好;12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39.62 g和271.59 g,生长发育较差;呼吸、心率、体温常数、血液常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F1代、F2代均鲜见发病。


新疆褐牛导入美国瑞士褐牛后代犊牛放牧补饲试验
《中国牛业科学 》 2011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褐牛导入杂交后代在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性能与适应性。[方法]选择美新褐杂交F1代、F2代犊牛68头,并按品种类型、性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放牧补饲生产,对照组为天然放牧生产。[结果]表明:美新褐牛F1代、F2代犊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著(P<0.05),试验组F1代较F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0%,对照组F1代较F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6.95%,试验组F1代较F2代母牛日增重提高10.39%,美新褐牛F1代犊牛在试验中期(7月15日~8月15日)的补饲效果最好,公、母犊牛补饲收益为3.1元/(头.日)与3.25元/(头.日),美新褐牛F2代犊牛在试验前期(6月15日~7月15日)的补饲效果最好,公、母犊牛的补饲日收益分别为3.3元/(头.日)与0.9元/(头.日)。[结论]建议:①牧区充分利用F1代的杂交优势开展生产,并在F2代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母本新疆褐牛公牛进行回交,提高放牧生产适应性;②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犊牛放牧补饲技术在伊犁河谷以6~8月应用效果最佳。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