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MPR-IB(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湖羊和小尾寒羊骨形成蛋白受体IB型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骨骼形成蛋白IB型受体基因(BMPR-IB)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BMPR-IB在湖羊(41只)和小尾寒羊(30只)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其泌乳期1~56 d的泌乳性状。结果显示:在湖羊群体中发现BB和B+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为0.965和0.035;与泌乳性状结合分析:BB基因型乳蛋白显著高于B+型个体(P<0.05)。小尾寒羊群体中发现BB、B+和++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7,0.4和0.33;++型个体泌乳量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1),B+型个体泌乳量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从群体泌乳量来看为++型>B+型>BB型;++型个体乳糖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

关键词: 湖羊 小尾寒羊 BMPR-IB 泌乳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MPR-IB基因突变对策勒黑羊产羔数的影响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采用PCR-R FLP方法检测500只策勒黑羊BMPR-IB基因FecB突变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策勒黑羊中FecB突变纯合子、杂合子、野生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08、0.442和0.450,卡方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在群体中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通过对公、母羊及羔羊的基因型分析,发现BMPR-IB基因突变位点(FecB)的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最小二乘法分析有产羔记录的354只母羊平均产羔数与FecB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B型、B+型与++型母羊产羔数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BMPR-IB基因FecB突变显著影响了策勒黑羊的产羔数,是策勒黑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之一。

关键词: 多胎候选基因 BMPR-IB 遗传规律 产羔数 策勒黑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肉用美利奴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10个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影响不同绵羊品种产羔数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检测10个突变位点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上的多态性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未发现BMPR-IB基因的FecB突变和BMP15基因的FecXI、FecXB、FecXL、FecXH、FecXG、FecXR突变及GDF9基因的FecGH(G8)、FecTT突变,但在GDF9上检测到G1突变,该突变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达到中度多态水平,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无显著性相关。

关键词: 德国肉用美利奴羊 繁殖力 BMPR-IB GDF9 BMP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策勒黑羊BMPR-IB基因exon6的多态性分析

草食家畜 2011

摘要:本实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47I检测策勒黑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BMPR-IB)外显子6(exon 6)序列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显示:30只策勒黑羊BMPR-IB基因exon 6酶切后出现140bp、110bp和30bp长度的片段。BB型3只,占9.09%;B+型12只,占36.36%;++型18只,占54.55%。。B基因频率为0.27,+基因频率为0.73。

关键词: 策勒黑羊 BMPR-IB RFLP 多态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策勒黑羊BMPR-IB、ESR基因型与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2010

摘要:多胎主效基因和生殖激素水平都是影响绵羊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为探讨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不同基因型个体与雌二醇和孕酮两种生殖激素水平的关系,试验以黄体期的47只经产母羊和64只妊娠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这些母羊BMPR-1B和ESR的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经产母羊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和妊娠母羊的血清孕酮含量,分析这两种激素水平与BMPR-IB、ESR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三种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三种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孕酮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BMPR-IB和ESR基因上的突变没有影响母羊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水平。

关键词: 策勒黑羊 BMPR-IB ESR 雌二醇 孕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