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细粒棘球绦虫体外不同发育时期EgM9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EgM9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体外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ces, PSCs)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H&E染色进行虫体形态学观察;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使用2-ΔΔCt法计算虫体不同发育时期EgM9基因的表达情况,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最终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方向发育的体外培养模型,培养虫体至50 d;体外培养的虫体在第50 d时可产生3个节片;体外培养第50 d的虫体EgM9基因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时期虫体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P<0.05)。结论 EgM9基因是细粒棘球绦虫成虫阶段高表达的基因,可能与虫体性器官发育有关。


EgM9免疫犬引起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规律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重组表达蛋白EgM9免疫犬,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和IL-4表达的变化规律。用Trizol试剂提取新鲜全血的总RNA,取0.5μg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法逆转录扩增IFN-γI、L-4和内参基因G3PDH,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后,用凝胶图像分析仪照相和扫描分析,检测其相对表达量。IFN-γI、L-4和G3PDH分别在202、3162、82 bp处出现明显条带,与GenBank查阅的基因条带大小基本一致;0、6、10、15周表达量依次升高,在15周时最高,IFN-γ尤为明显,它的变化始终大于IL-4。EgM9免疫犬后,能激起犬体内很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而且细胞免疫处主导地位。实时定量PCR方法为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初步依据。


EgM9免疫犬产生抗体变化规律的观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用重组表达蛋白EgM9免疫实验犬,观察免疫犬的抗体变化及EgM9的免疫效果。方法用100μgEgM9及5mg的GST并辅以佐剂QuilA分别免疫实验犬,定期收集血清,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及其亚类、IgM、IgA与IgE;感染45d后剖检实验犬,统计犬体内虫体数量。结果免疫组和对照组血清IgG与IgA差异显著(P<0.05);而IgG1与IgG2免疫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IgM与IgE免疫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免疫组的保护率达86%。结论用重组蛋白EgM9免疫犬后能产生很高的抗体水平,可以抑制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EgM9或许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候选疫苗成分用于包虫病的防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