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FMDV(模糊匹配)
2条记录
利用乙肝核心抗原展示口蹄疫病毒2C蛋白表位

新疆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乙肝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自我组装的能力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2C的抗原表位插入到HBc的主要免疫优势区(Major immunodominant region,MIR),使2C的表位展示在衣壳表面,鉴定其是否具有免疫反应性。【方法】人工合成筛选的2C蛋白表位序列,将其插入HBc的MIR区,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Bc2C,室温条件下,1m M IPTG过夜诱导表达蛋白,诱导物离心后SDS-PAGE凝胶电泳分别检测沉淀和上清是否有蛋白表达,Western-blot鉴定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免疫反应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沉淀中25 k D处有特异性条带出现,与预期的23 k D蛋白相符,证明2C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利用HBc自我组装空衣壳的能力展示筛选的2C蛋白抗原表位具有免疫反应性。

关键词: FMDV HBc 抗原表位 2C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毒株不同宿主系传代中VP1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参与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是4种结构蛋白中最易发生变异的。在病毒传代过程中,对VP1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是口蹄疫疫苗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作者扩增了经不同宿主系(乳鼠、BHK21细胞)连传不同代次的AsiaⅠ型毒株的VP1基因,并对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100%;制苗毒株经过不同宿主系有限传代后,与传代前的原毒(MF1)相比,VP1基因未发生大的变异,主要抗原位点较稳定,说明以此种方式获得的制苗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是稳定的,适用于该毒株流行区域内相关家畜的免疫预防。

关键词: FMDV AsiaI型 灭活疫苗毒株 VP1基因 遗传变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