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O型口蹄疫病毒(模糊匹配)
4条记录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的差异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位点的差异性,研究其遗传变异趋势,找出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在P1和3A基因水平上位点的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O/XJ/10-11株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宿主适应毒株,提取RNA,反转录并扩增P1和3A基因,目的片段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筛选阳性菌落,测序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四种宿主适应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缺失,主要抗原位点稳定;P1基因发生了部分变异,变异程度依次为VP1、VP2>VP3>VP4,VP4基因最为保守;3A基因较稳定,变异较少;不同宿主适应毒株的变异程度依次如下:猪适应毒株>BHK-21细胞适应毒株>牛适应毒株>鼠适应毒株。O型口蹄疫病毒在不同宿主传代过程中造成VP1基因的变异,但主要抗原位点稳定;VP2基因的变异均位于抗原表位上;鼠适应毒株作为口蹄疫原始毒种的保存更为有利。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不同宿主适应毒株 基因位点 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P1基因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P1基因变异趋势,将口蹄疫病毒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宿主的适应毒,以各宿主适应毒RNA为模板,扩增出P1(1A、1B、1C、1D)基因,将各适应毒株扩增的P1基因序列相互比对。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宿主适应毒株P1基因的核苷酸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缺失;部分关键性氨基酸发生了变异,变异发生在VP1主要抗原区域的141-160位和200-213位、VP2抗原表位的156-166位和217-220位;VP3抗原蛋白发生较少氨基酸变异;VP4均未发生变异。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宿主适应毒基因组的变异关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不同宿主适应毒 P1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型口蹄疫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以猪抗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为一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PA蛋白(葡萄球菌蛋白A)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FA最佳工作条件为,一抗最适稀释度为1∶50,FITC标记的二抗的最适稀释度为1∶800,最适孵育时间均为1h。特异性试验表明,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只能检测O型FMDV,而A型、AsiaⅠFMDV型和猪水疱病病毒(SVD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建立的检测O型FMDV抗原的IFA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FMD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其在感染机体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研究。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O型口蹄疫AD10新型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草食家畜 2011

摘要:对自行研发的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牛O型口蹄疫AD10新型佐剂灭活苗进行了3个批次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同时设置现行常用的油佐剂灭活苗作为对照组。其评估方法为在首免后每间隔第15天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并选择在一定免疫时段进行攻毒保护试验以确认疫苗的免疫效果,真实评价牛O型口蹄疫AD10新型佐剂灭活苗免疫牛的免疫持续期和对口蹄疫的抗感染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AD10佐剂免疫组与现行常用油佐剂组免疫抗体水平和免疫持续期大致相同,对幼畜的免疫程序应在首次免疫60d后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免疫效果可达到6个月的免疫持续期。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AD10佐剂 灭活疫苗 免疫持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