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流行病学(模糊匹配)
22条记录
2012—2014年新疆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新疆地区畜间布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征,提升该病诊断水平,为新疆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4年选定新疆伊犁地区、和田地区、哈巴河县、温宿县为布病流调监测点,共抽检牛血清20 906份,羊血清23 245份。在布病阳性点采集流产胎儿病料和奶样各30份进行病原分离,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牛羊布病血清学结果显示,牛羊布病阳性率0.77%~2.87%。从流产胎儿病料和奶样中分离布鲁氏菌11株,经AMOS-PCR鉴定,其中9株为羊种布鲁氏菌,2株为牛种布鲁氏菌。试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牛羊布病检疫和防控势在必行。

关键词: 新疆 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 调查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棘球蚴病研究概况

中国动物检疫 2016

摘要:棘球蚴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结合基层的防控工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控措施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诊断方法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副结核及其防治

草食家畜 2014

摘要:牛副结核是近年来新疆部分牛场常见多发但常被忽视或误诊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病。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该病诊断与防治的参考。

关键词: 牛副结核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诊断与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牛、羊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动物检疫 2013

摘要:为了解青海省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现状,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在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选择5个县(市)对牛、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5县牛、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27.09%、33.89%和0.5、1.3,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阳性率为10.91%。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成和演化

中国兽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牛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产生和可能的流行趋势,使用EBURST对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数据库中的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牛源MRSA和医源MRS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国外的牛源mecA+MRSA为CC97(ST1623和ST1624)、CC5(ST5)、CC59(ST87)、CC509(ST89)及单独的序列型(ST1622和STST1625);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25.25%和12.54%的分别属于CC97和CC705,但仍有一半以上的菌株分布在众多、较小的克隆复合群中。同时,本实验室对我国5株SCCmecⅣ型和1株未分型MRSA、28株非mecA基因介导的MRSA和11株甲氧西林敏感(MSSA)菌株的MLST分型分析显示,我国mecA+MRSA分布在CC97、5、6和CC9 4个克隆复合群(CCs)中,6株MSSA属于CC97,新发现的28株mecA-MRSA菌株的序列型(STs)为ST121、120、398、97、2154、25、20和938。对以上数据的分析表明,目前,MLST数据库中所有牛源mecA+MRSA可能均由MSSA获得SCCmec而产生,且相对于特定的医源MRSA(mecA+)菌株的快速扩散而导致在某一区域形成大规模流行的现状,牛源MR-SA可能仍在形成流行的早期,已形成的MRSA尚未大范围扩散,但有可能沿着医源MRSA的流行模式发展;并且遗传多样性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抗原异质化,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腺炎疫苗的研制较为困难。

关键词: 奶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SCCmec分型 多位点测序分型 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家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兽医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了解当前四川省家畜包虫病流行状况,为国家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和省包虫病综合防控工程规划的启动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眼观、触摸、刀切囊肿的方法检查定点屠宰场牛、羊的肝、肺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细粒棘球绦虫犬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检查犬感染情况,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基线调查。若尔盖、理塘和色达3个县的牛包虫病平均感染率、羊包虫病平均感染率、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1.27%(67/315)、29.52%(62/210)、14.57%(44/302);随机调查12个村,464个人中有12人曾患包虫病(2.59%)。"包虫病传播途径、动物能否传播给人、家犬如何驱虫、病畜内脏如何处理"4项包虫病常识的单项认知率分别为33.33%、44.17%、34.17%、38.33%。包虫病在我省部分疫区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和牛、羊的包虫病感染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采取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加强传染源的控制,加强家畜防治和屠宰监督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控包虫病。

关键词: 包虫病 流行病学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包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

草食家畜 2012

摘要: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新疆是包虫病高发区,本文就该病目前在新疆的流行现状和防控情况进行了综述。我国主要流行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石渠棘球绦虫仅在我国青藏高原的藏狐体内找到。本文简述了我国现流行的包虫病病原体的分类和形态等;同时,还阐述了国内包虫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指出了包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包虫病控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归纳和总结了该病的防控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 包虫病 棘球绦虫 新疆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鲁木齐市人畜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草食家畜 2011

摘要:牛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其传播流行影响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由于卡介苗(BCG)的使用,结核病的发病率比过去有所下降。但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7-2010年人畜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找出结核病流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更好地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结核病 流行病学 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鲁木齐市人畜间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新疆畜牧业 2011

摘要:为了保障饮用牛奶的安全和人们健康,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2007~2010年共计47085头奶牛,采用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进行检疫,对检出的199头阳性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用发达国家通用的比较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实验进行比对实验,对阳性牛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化,采集病变肺脏和肺门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和菌型鉴定。结果显示:国外比较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检测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奶牛结核病分离到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占80%,人结核病分离到的人结核分枝杆菌占92.3%。乌鲁木齐市牛结核病的发病和流行与环境污染、活畜交易市场和集贸市场、畜及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污染、饲养管理不科学、饲草料的污染、养殖人员自身疾病的影响和检疫净化的全面实施等相关。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有利于乌鲁木齐奶牛结核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关键词: 结核病 人畜间 流行病学 研究

新疆集约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分布于南北疆的4个集约化奶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牛场采集的1 578份奶样的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为64.75%,乳区阳性率为36.6%。对两个牛场跟踪检测,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高发季节不同;在4个乳区中,右侧前乳区和左侧后乳区阳性率高于其它两个乳区;21.6%~28.5%的被检牛为一个乳区阳性,33.2%~45.6%的被检牛呈多个乳区阳性。隐性乳房炎阳性奶样的细菌分离和生化实验表明,感染细菌种类主要为葡萄球菌(45.31%)、链球菌(34.15%)和大肠杆菌(1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9.93%、无乳链球菌为18.09%、停乳链球菌为12.83%,25.3%的奶样为混合感染,其中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对所分的3种菌进行小白鼠致病性实验,50%的实验菌株对小鼠无致病性。

关键词: 奶牛隐性乳房炎 流行病学 病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