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三峡库区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草原与草坪 2003

摘要:通过对59个引种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再生速度,越夏能力,病虫害的试验,以及干草叶茎比的试验结果确定了三峡库区苜蓿的最适宜的播种期,播种量和田间管理的要点,初步筛选了5个推广的苜蓿品种。

关键词: 苜蓿品种 三峡库区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原发性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3

摘要:将细粒棘球绦虫 (E.g)虫卵在孵化脱壳后 ,通过腹腔、静脉或皮下注入鼠体内 ,使其发育为包囊 ,这一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人们对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和前景。本论文通过静脉、腹腔、皮下感染六钩蚴及口服感染虫卵 4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 ,感染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83 %和 81% ,建立了适合新疆家养绵羊株 E.g的模型小鼠。并对六钩蚴感染方式与产生包囊寄生部位的对应关系以及寄生在不同部位包囊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包虫病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原发性感染 动物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性状生长发育规律

草食家畜 2003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美利奴羊 (新疆型 )母羊从断乳、1.5岁的体重、羊毛长度、产毛量等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 ,结果表明从断乳到 1.5岁期间 ,体重、毛长发育较快 ,1.5岁以后 ,羊毛长度、体重增长趋缓 ,羊毛弯曲明显程度评分、油汗颜色评分两性状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趋于稳定。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 性状 发育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美利奴羊在新疆的应用前景

草食家畜 2003

摘要:本文推荐一个优良的肉毛兼用品种—德国美利奴羊 ,该品种具有美利奴羊的基本特征 ,且肉用性能特别好。德国美利奴成年公羊体重分别是中国美利奴和新疆细毛羊成年公羊体重的 185 .7%和 2 0 0 .0 % ;德国美利奴成年母羊体重分别是中国美利奴羊和新疆羊的 187.5 %和 178.5 %。德国美利奴与新疆当地羊的杂交后代 ,脂肪含量降低 ,羊毛品质得到改善。德国美利奴与本地细毛羊杂交 ,在提高羊肉产量的同时 ,也不会导致细毛羊退化

关键词: 美利奴羊 羊肉生产 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育种及其生产

玉米科学 2003 CSCD

摘要:本文对青贮玉米的概念、营养价值、种质资源、育种研究进展和青贮玉米的生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为配合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适应西部大开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提出了加快发展优质青贮玉米的设想,为畜牧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营养价值 育种 种质资源 生产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丹草种植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草食家畜 2003

摘要: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玛纳斯湖湖积平原区新拓恳荒地中,对苏丹草种植及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10前后,在一定的播种范围内,播种量对苏丹草干草及种子产量影响不大.种植行距对干草产量、质量及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佳种植行距为30cm,对于收获季节多风的荒漠平原区,在保护措施不利的情况下,不宜大规模进行苏丹草种子生产。

关键词: 苏丹草 播量 行距 种子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方山羊豆栽培技术规程初探

草食家畜 2003

摘要:通过对东方山羊豆 4年的引种栽培实验研究 ,依据其特异的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 ,初步总结出一套东方山羊豆的栽培技术规程以及适宜的种植区域 ,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东方山羊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东方山羊豆 栽培技术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ELISA法观察模型小鼠原发性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规律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3

摘要: 分别用较高纯度的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抗原和传统使用的囊液抗原对一次感染和二次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小鼠血清进行ELISA测定,认为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包囊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不同,同时检测早期抗体时,六钩蚴抗原比囊液抗原更具有阶段性优越性。小鼠二次感染六钩蚴后六钩蚴抗体水平得到明显加强,并推测认为一次感染产生的六钩蚴抗体可能是具有保护性的抗体。

关键词: 原发性 细粒棘球绦虫 特异性抗体 模型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植方法和培养液对显微注射生产转基因小鼠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移植方法和培养液对显微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外源基因后 ,进行单、双侧输卵管移植 ,受体的妊娠率分别为 34.4 %和 37.5 % (P>0 .0 5 ) ,差异不显著 ;但仔鼠成活率分别为 83.6 %和 97.2 % (P<0 .0 5 ) ,差异显著。用 M2和改良的 M2培养液作为显微注射及移植工作液 ,体外培养的囊胚率分别为 17%和 35 % (P<0 .0 1) ,差异极显著 ,体内发育的情况也与这一结果相似 ,妊娠率分别为 35 .9%和 6 2 .5 % (P<0 .0 5 )。表明改良的 M2培养液的成分结构更适合小鼠胚胎发育的要求。

关键词: 显微注射 转基因小鼠 受精卵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大肠杆菌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保健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