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对天然草地几种季节性可食牧草初探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季节性可食牧草在我区天然草地上占有相当比重。本文对我区几种季节性可食牧草作了进一步评价并建议对其进行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关键词: 天然草地,季节性可食牧草,评价,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木本饲用植物评价及其开发利用

草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野生木本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共有15科,54属,210种。该类群植物,适口性好、抗逆性强、鲜叶及嫩枝条产量高,粗蛋白质、总能、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总消化养分可与野生的优良牧草相媲美。为新疆草地畜牧业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应分别建立稳定优质高产的饲料林和半灌木人工草地

关键词: 新疆,野生木本饲用植物,评价,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氏杆菌对Vero细胞的感染观察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用异硫氰酸盐荧光黄对牛种布氏杆菌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用标记抗体与布氏杆菌感染的Vero细胞结合试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明,牛种布氏杆菌感染了Vero细胞,并在胞内生长繁殖。牛种布氏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的病原菌,在人畜间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布病。大部分的研究证明,牛种布氏杆菌与宿主细胞的单核细胞及多形核嗜中性细胞有关,该项研究用于探索布氏杆菌在体外非吞噬细胞内的生长,用直接免疫荧光来证明布氏杆菌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用定量分析法探索布氏杆菌感染Vero细胞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Vero细胞,单克隆抗体,布氏杆菌,荧光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贮麦秸对奶牛的饲喂效果试验

黄牛杂志 199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飞片法检测脑多头蚴细胞系(26N)染色体

中国兽医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飞片法检测脑多头蚴细胞系(26N)染色体谭蓉芳,郭中敏,王光雷,玛利亚木,谭立新,努素甫·艾力,郭固(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8)我们以磨滤的绵羊脑多头蚴材料进行细胞初培养,并成功地将其进行了传代培养,截止1993年12月3日已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区绵羊育肥现状及展望

新疆畜牧业 1996

摘要:80年代初不少的农业县提出了“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山区繁殖与平原育肥相结合,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方针,兴起了农区育肥热潮,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发展,肉食市场的全面放开、活畜交易市场的普遍建立,全疆农区绵羊育肥发展势头一直呈旺,到1994年全疆农区牲畜存栏已由70年代未约1200万头发展到1800万头,农区畜牧业已形成二分天下有其一的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布鲁氏杆菌抗独特型抗体苗对实验性豚鼠兔抗体的研究

地方病通报 1996

摘要:用牛布鲁氏杆菌抗独特型兔源抗体(简称二抗)苗免疫实验动物豚鼠1~3次后,采用琼脂扩散的方法检测抗兔抗体的产生。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免疫一次来检出抗兔抗体,免疫2次后检出了抗兔抗体。

关键词: 布鲁氏菌,菌苗,牛,抗异源抗体,琼脂扩散,试验,特异性免疫,动物实验,豚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苜蓿与苜蓿菟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草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观测了8个不同温度下(5,10,15,20,25,30,35和40℃)3种苜蓿和苜蓿菟丝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苜蓿菟丝子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30℃,此时发芽率为9%,3d发芽势为6%,3种苜蓿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此时种子的发芽率为81%~84%,3d发芽势与发芽率相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苜蓿菟丝子种子的发芽特点与其寄生生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苜蓿,苜蓿菟丝子,发芽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条件下夏洛来高代杂种与新疆褐牛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效果对比研究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95年在纯放牧饲养条件下,对巩留牛场320头良种核心群牛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体尺、体重抽测,被测品种有夏洛来纯种和高代杂种、新疆褐牛及本地土种牛,经显著性统计分析表明,肉用型夏洛来高代杂种在纯放牧条件下,3─4岁龄组在体尺、体重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而出生后60日龄及2岁龄组较新疆褐牛在体尺、体重上有一定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粗放条件下,低营养水平、较差饲养管理条件,阻碍了肉用型杂种牛生产性能和生长潜力优势的发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泌牛种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A_7的悬浮培养研究

地方病通报 1996

摘要:牛种布鲁氏菌杂交瘤细胞A7珠分泌高中和性的抗牛种布鲁氏菌单抗IgG_1,该细胞被培养在Techne-T104型1.5升细胞培养装置中,此装置显示很低的机械剪切力。在悬浮培养时,A_7细胞密度可达1.23×10 ̄6/ml以上,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512。

关键词: 布鲁氏菌;杂交细胞;悬浮培养;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