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新源县多房棘球蚴病病例特征及其病原基因多态性分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新源县人群多房棘球蚴病(AE)病例特征及其病原基因多态性情况,为制定AE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样品库中新源县AE患者的病例信息及其手术切除的肝脏病灶样品,提取肝脏病灶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NADH脱氢酶2(nad2)基因并测序,PCR产物经测序剪接后进行BLAST比对,用MEGA10.0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DnaSPv5软件分析扩增序列的基因型,Network10.0软件制作nad2基因型网络图.结果 共收集AE病例28例,其中农区7例,巩乃斯河两岸流域21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4,P>0.05);民族分布中,汉族12例、哈萨克族11例、维吾尔族3例、蒙古族1例、其他民族1例;职业分布中以农牧民为主,占92.86%(26/28),其他职业仅占7.14%(2/28),不同职业间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年龄分布中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78.57%(22/28),其他年龄组占21.43%(6/28),不同年龄组间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05).25份多房棘球蚴肝组织病灶样品PCR扩增出大小约1031 bp的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另3份未扩增出条带.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5条序列分属H1、H2、H3和H4等4个基因型,其中H1为主要基因型(占72.0%,18/25),与哈萨克斯坦(GenBank登录号AB461406)分离株序列一致性为10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新源县病例分离株的4个基因型与波兰(GenBank登录号KY205700)和哈萨克斯坦(GenBank登录号AB461406)分离株在同一条分支上,但与法国(GenBank登录号AB461404)、奥地利(GenBank登录号AB461403)、加拿大(GenBank登录号JF751036)、美国阿拉斯加(GenBank登录号MT429275)、美国印第安纳(GenBank登录号AB461409)及中国内蒙古(GenBank登录号AB461411)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网络图结果显示,以H1为中心,H2、H3、H4、中国四川,波兰、加拿大及日本分离株呈散射状分布,表明这些分离株均与H1亲缘关系较近,但与法国、奥地利、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等序列不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28例AE患者主要为汉族和哈萨克族,农牧民占比较高,AE患者样品共有4个基因型,其中H1属新源县主要基因型.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微生态制剂疗法
《中国乳业 》 2022
摘要:[目的]为探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40头泌乳奶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2%和3%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周期为预试期7天,正式试验期30天.通过检测奶牛生长性能指标、泌乳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及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奶牛瘤胃液pH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奶牛基础日粮中混饲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和泌乳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参数,治疗瘤胃酸中毒.


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区分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株与布鲁氏菌野毒感染株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分别以布鲁氏菌4型分泌系统中VirB8基因、VirB12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及探针,优化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及条件.以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株、牛种布鲁氏菌A19疫苗株、羊种布鲁氏菌M5疫苗株以及猪种布鲁氏菌S2疫苗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基因组DNA进行Realtime-PCR扩增,评价该方法特异性.分别构建布鲁氏菌VirB12基因和VirB8基因片段阳性质粒,10倍系列稀释后进行Realtime-PCR扩增,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牛种布鲁氏菌A19疫苗株、羊种布鲁氏菌M5疫苗株以及猪种布鲁氏菌S2疫苗株基因组DNA同时出现VirB8基因与VirB12基因阳性扩增,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株仅出现VirB8基因阳性扩增,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未扩增出 目的条带,对VirB8基因及VirB12基因片段阳性质粒的检测限分别为约102copies/μL和103 copies/μL.该方法仅用于鉴别区分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株与布鲁氏菌野毒株.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布鲁氏菌双重Realtime-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今后鉴别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分子标记疫苗免疫牛与 自然感染牛提供技术支撑.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骆驼刺潜在分布格局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因素.骆驼刺是我国荒漠区的重要建群种,建群种的丧失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因此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驼刺适宜生境的变化特点对保护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61个骆驼分布点数据,和21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骆驼刺当前在有、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适宜生境分布,对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评估.并预测未来(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四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情景下,骆驼刺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骆驼刺适生区面积达132.29万km2,覆盖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大部分面积.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均温、温度季节性、降水的季节性和高程被确定为影响骆驼刺潜在分布区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加入人类活动强度因素之后,骆驼刺适生区面积显著下降至71.31万km2,且呈现出破碎化状态.此时,年降水量、人类活动强度和高程是影响骆驼刺分布的最重要原因.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骆驼刺的适生区将产生一定的扩张.尤其在中高强迫(SSP370)和高强迫(SSP585)情景下,骆驼刺的适生面积将随时间推移产生显著的增加,且这种扩张主要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发展.骆驼刺能保留大部分原有生境,仅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生少量收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骆驼刺能够在西北干旱区生存并扩张,故可将其作为防沙治沙的优良物种进行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 骆驼刺 潜在分布区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质心转移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新疆部分地区牛、羊细粒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及基因多态性分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部分地区牛、羊细粒棘球蚴感染情况和基因多态性,为该地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于2020-2021年从伊宁市、阿勒泰市、塔城市、昭苏县、特克斯县、额敏县、博乐市的定点屠宰场采集屠宰后牛、羊的肝脏和肺脏,通过肉眼观察与触摸初步判定感染情况,采集疑似细粒棘球蚴包囊并提取DNA,PCR扩增细粒棘球绦虫细胞色素氧化酶1(cox1)基因并测序.从GenBank中下载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G1、G3、G4、G5、G6型序列,与测定的序列行BLAST比对.利用MEGA 7.0软件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用Popart软件构建cox1基因单倍型网络图,用DnaSPv5软件分析cox1基因多态性位点.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地区牛、羊及不同脏器感染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新疆7个县(市)共调查4 977头(只)牛、羊(牛563头、羊4 414只),采集到疑似细粒棘球蚴包囊141份,其中121份扩增出850 bp的条带并测序成功.牛、羊总感染率为2.07%(103/4 977),其中博乐市牛、羊的感染率最高(6.50%,32/492),与伊宁市(1.80%,38/2 108)、塔城市(1.14%,9/790)、特克斯县(1.06%,2/189)、额敏县(0.72%,7/970)相比,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73、33.682、8.762、28.666,均P<0.05).牛、羊的感染率分别为3.02%(17/563)、1.95%(86/4 4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2=14.296,P<0.05).共采集羊肝、肺包囊101份,其中肝包囊占42.57%(43/101),肺包囊占27.72%(28/101),肝、肺合并感染包囊占29.70%(30/101).共采集牛肝、肺包囊20份,其中肝包囊占25.00%(5/20),肺包囊占45.00%(9/20),肝、肺合并感染包囊占30.00%(6/20).BLAST比对结果显示,121条序列中120条(99.2%)与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序列-(MN886258.1、MG280957.1、KX020359.1和MG672143.1)的同源性为98%~100%,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1条(0.8%)与G3基因型序列(MG682532.1)的同源性为100%,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cox1基因序列共有18个单倍型,Hap 1~Hap 17为G1型,Hap 18为G3型,其中Hap 1为最大的单倍型群体;18个单倍型间共有20个变异位点.序列比对结果显示,121条序列中有52条出现了碱基的转换和颠换.结论 新疆7个县(市)牛、羊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基因型为G1(99.2%)、G3(0.8%),有18个单倍型,Hap 1为主要致病单倍型.


规模化牧场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
《新疆畜牧业 》 2022
摘要:一般情况下,规模化牧场牛群结构中,育成牛的数量约占整个牛群数量的16%~18%.育成牛阶段,生长发育迅速,育成牛培育的好坏与其未来的生产潜力和繁殖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从规模化牧场育成牛的生长发育特点、育成牛的培育目标、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规模化牧场育成牛的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两种日粮组成对妊娠后期母驴体重增加、血液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影响的研究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能量水平相近条件下,两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妊娠后期疆岳母驴体重、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及生长激素的影响,为妊娠后期母驴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年龄4~6岁、胎次1~2胎、平均体重相近、健康的妊娠后期疆岳母驴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分别为日粮Ⅰ组和日粮Ⅱ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日粮Ⅰ组、Ⅱ组妊娠后期母驴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3.87%、10.95%的日粮,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日粮Ⅱ组妊娠后期母驴总增重和日增重分别比日粮Ⅰ组显著提高了155.42%和157.69%(P<0.05);(2)日粮Ⅱ组妊娠后期母驴血浆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分别比日粮Ⅰ组显著提高了24.62%和25.76%(P<0.05),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了27.50%(P<0.05);葡萄糖和甘油三脂的浓度分别比日粮Ⅰ组显著提高了5.82%和6.90%(P<0.05);(3)日粮Ⅱ组妊娠后期母驴血浆中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素、促卵泡素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比日粮Ⅰ组提高了5.09%、1.50%、2.99%、45.85%和13.6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喂日粮Ⅱ组能够促进妊娠后期母驴体重的增加,提高氮糖脂等代谢,维持妊娠后期激素的正常水平,对母驴的妊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日粮组成 妊娠后期母驴 体重 血液生化指标 生殖激素


喀什地区鸽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及分析
《新疆畜牧业 》 2022
摘要:为了解喀什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鸽群新城疫免疫情况,随机采集该地区4个县(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和散养户的鸽血液样品,分离血清后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该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31份未免疫幼鸽母源抗体平均效价为2.5log2,180份免疫成鸽血清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8log2,免疫合格率为99.4%,村级合作社及散养户的86份免疫成鸽血清平均新城疫抗体效价为5.4log2,免疫合格率为72.1%.结果表明规模化鸽养殖场现有免疫程序,能有效提高鸽群新城疫抗体水平,但村级合作社、散养户鸽群免疫水平较低,部分合作社、散户免疫合格率不能满足防疫需求.


新疆乳品企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2
摘要:近年来,新疆乳品市场发展呈现全国知名乳品品牌与本土乳品品牌并存的特点,并有全国知名乳品品牌不断扩张、本土乳品品牌受迫缩小之势.如何将历史悠久、口碑相传的本土乳品产品优势转化为乳品品牌优势,直接关系到新疆乳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分析新疆乳品企业品牌的发展现状,揭示新疆乳品企业品牌发展在品牌理解、品牌文化建设、品牌发展过程中制度尝试、品牌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提高企业对品牌内涵的系统性理解、树立品牌文化、尝试企业制度改革、优化广告宣传渠道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推动新疆乳品企业品牌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9FF-100型方捆秸秆专用高效粉碎机的研制
《新疆农机化 》 2021
摘要:针对目前肉牛羊养殖方捆秸秆加工存在的生产率低、加工质量差、劳动强度高、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出以搅切刀为主要粉碎部件的9FF-100型方捆秸秆专用高效粉碎机.经过样机试验得出,9FF型方捆秸秆专用高效粉碎机具有粉碎效果好、生产率高、能耗低、人工劳动强度低的特点.该设备的研制推广,为现阶段牛羊养殖中草料加工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