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二次免疫效果评价
《中国兽药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已免疫小反刍兽疫(PPR)活疫苗的羊群经二次免疫后PPR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对初免21 d羊群进行了第二次免疫,同时监测初免21 d及二免后3 d、7 d、14 d、21 d的血清中和抗体。结果显示,一次免疫羊21 d PPR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可达5.18±2.87,阳性率为84%;二次免疫后3 d、7 d、14 d、21 d,PPR抗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滴度分别为5.65±2.56、6.95±1.82、7.28±1.18、8.12±1.31,阳性率分别为90%、100%、100%、100%。一免试验组21 d~323 d PPR抗体阳性率为83%,二免试验组在二次免疫7 d PPR抗体阳性率达到100%,并且维持到21 d。试验表明,活疫苗二次免疫增强了免疫效果,对已经有PPR抗体的羊进行二次免疫,可明显提升免疫抗体阳性率。


绵羊剪毛时的福利问题
《吉林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绵羊是衣物皮毛的主要来源,而且绵羊长时间不剪羊毛会影响它散热,滋生寄生虫,还会遮挡视线,也会损害健康。不过剪毛作为一种人工强制措施,肯定对动物会有伤害,也有报道绵羊实行强制剪毛后导致绵羊应激反应而死亡的。但现代的饲养技术会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本文就绵羊压力来源并实行动物福利展开阐述。


新疆绵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促进绵羊健康养殖生产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采集病死绵羊的脏器组织并从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毒力试验、16S rRNA保守区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CR条带长度约为1 500bp,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高达99%,最终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头孢他啶等敏感,对青霉素耐药,推断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为导致绵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天津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新疆某羊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绵羊为研究对象,对羊只病情和症状进行跟踪记录,对死亡羊只进行剖检;无菌采集病料后通过绵羊支原体PCR和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病原诊断。结果显示,死亡羊只肺部发生实变、黏连、胸膜壁粗糙增厚、气管内有大量白色泡沫,具有典型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剖检特征;此外绵羊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最终确诊该疫情为绵羊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胸膜肺炎。本文通过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介绍,以期为今后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绵羊EDAR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EDAR(ectodysplasin A receptor)基因的CDS区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EDAR在绵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绵羊毛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获得绵羊EDAR基因全长编码区,并克隆到PCRTM-BluntⅡ-TOPO@vector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蛋白结构;应用qRT-PCR技术检测EDAR基因在绵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绵羊EDAR基因的CDS序列长度为1 350bp(GenBank登录号:KX900497),编码449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比一致性较高;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EDAR氨基酸序列与牛的进化关系较近,与斑马鱼较远;预测结果显示绵羊EDAR蛋白存在一个信号肽和一个跨膜结构域;qRT-PCR分析表明,EDAR基因在绵羊胎儿毛囊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在毛囊发育第55天和第135天表达较高,第75天表达最低。获得绵羊EDAR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EDA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该基因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EDAR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羊口蹄疫灭活疫苗分别与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及布氏菌活疫苗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17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羊口蹄疫灭活疫苗(inactivate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vaccine,IFMDV)分别与小反刍兽疫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accine,LPPRV)及布氏菌活疫苗(live Brucella vaccine,LBV)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应用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与LPPRV联合免疫山羊,观察山羊不良反应,采用病毒中和试验法和液相阻断ELISA法分别测定山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及口蹄疫抗体水平。应用口蹄疫O型、A型、亚洲1型三价灭活疫苗与LBV(M5株)联合免疫绵羊,观察绵羊的不良反应,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及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绵羊血清中布氏菌抗体及口蹄疫抗体水平。结果 IFMDV分别与LPPRV及LBV联合免疫山羊及绵羊,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仅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现象;IFMDV(肌肉)和LPPRV(皮下)同时联合免疫,山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免疫LPPRV组(P<0.05);IFMDV与LBV联合免疫,绵羊血清中布氏菌抗体水平高于单独免疫LBV组(P<0.05),且联合免疫组抗体阳性率达100%,比单独免疫LBV组提高了13%。结论 IFMDV分别与LPPRV、LBV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提高LPPRV及LBV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羊 口蹄疫灭活疫苗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布氏菌活疫苗 联合免疫


拉合尔钝缘蜱的鉴定及其感染绵羊的调查
《中国兽医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诊拉合尔钝缘蜱种属及其感染绵羊的情况,在新疆鄯善县各乡镇(包括四镇、五乡)采集的软蜱(n=67277),借助扫描电镜进行了超微鉴定,结合病原学方法调查了感染当地绵羊的状况。结果经形态超微鉴定该软蜱为拉合尔钝缘蜱;在调查的各乡镇绵羊(n=2 408)中感染拉合尔钝缘蜱的有1 734只,感染率为72.07%,其蜱指数为25~64个(平均蜱指数约28个)。该文首次对鄯善县绵羊感染的软蜱类进行超微鉴定,可为当地养殖羊业的健康发展及有关软蜱传播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实验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