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牛卵胞质内显微受精中第一极体位置与激活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原巨强 1 ; 陈静波 2 ; 赵云程 2 ; 海丽且木 2 ; 赵晓娥 1 ; 马保华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部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2.新疆畜牧科学院

关键词: 牛卵胞质内显微受精;第一极体;化学激活;囊胚发育率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08 年 36 卷 02 期

页码: 17-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牛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操作中,卵母细胞第一极体位置以及受精卵化学激活方法对ICSI卵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牛卵巢,成熟培养卵母细胞后,调整其第一极体分别位于相当于时钟6点和12点的位置,进行牛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以ICSI卵不进行激活处理为未激活组,分别采用乙醇、离子霉素及离子霉素联合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激活ICSI卵,统计ICSI卵的形态完整率、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第一极体分别位于相当于时钟6点和12点的位置时,所获得的ICSI卵形态完整率(92.9%和94.0%)、卵裂率(37.1%和40.0%)和囊胚发育率(12.9%和12.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激活组ICSI卵的卵裂率较低,不能发育到囊胚;用乙醇或离子霉素激活时,ICSI卵的卵裂率(25.7%和27.6%)和囊胚发育率(3.3%和3.4%)均显著高于未激活组(7.5%和0)(P<0.05);用离子霉素与6-DMAP联合激活时,ICSI卵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分别为38.9%和13.9%,显著高于乙醇激活组、离子霉素激活组及未激活组(P<0.05)。【结论】对牛卵母细胞进行ICSI操作时,第一极体分别位于相当于时钟6点和12点位置时,对ICSI卵的发育无显著影响;采用离子霉素和6-DMAP联合激活,有利于ICSI卵的体外发育。

  • 相关文献

[1]不同成熟时间对牛卵母细胞发育及去核效率的影响. 施巧婷,黄俊成,杨梅,张家新,王力虎,李辉,郭志勤.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