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犬细粒棘球绦虫抗原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犬细粒棘球绦虫(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用细粒棘球绦虫表膜抗原(EgSfAg)免疫兔获得抗血清,同时利用抗EgSfAg杂交瘤细胞株4E8制备单抗,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多抗和单抗4E8,制备Eg、多房棘球绦虫、泡状带绦虫、多头绦虫和犬弓首蛔虫等5种蠕虫抗原作为特异性质控样品,利用单抗4E8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通过人工感染犬结合氢溴酸槟榔碱下泄法制备阳性对照样品,同时设置敏感性质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构建样品盘,以多抗为捕捉抗体,HRP标记的单抗4E8为检测抗体,建立犬Eg抗原ELISA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单抗4E8仅与EgSfAg有特异性反应;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量为1∶512;对130份阳性样品的平均检出率为95.38%;交叉试验结果显示仅EgSfAg结果为阳性;检测150份阴性样品的平均符合率为95.56%。综上,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终末宿主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抗原 单克隆抗体 ELISA 样品盘


多房棘球蚴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特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免疫学方法对2株抗多房棘球蚴单克隆细胞株进行免疫特性分析。研究制备抗多房棘球蚴单克隆抗体1G11、1C1,亲和层析纯化并检测纯度,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所获抗体的抗体效价、特异性以及抗体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的单克隆抗体1G11、1C1在分子质量约55 ku及24 ku可见清晰的重、轻链条带;ELISA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1G11、1C1与多房棘球蚴能特异性结合,与细粒棘球蚴抗原、细颈囊尾蚴抗原、多头蚴抗原不反应且无交叉反应;经免疫组化鉴定2株抗多房棘球蚴单克隆抗体均能与多房棘球蚴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抗多房棘球蚴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特性,为后期包虫病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Dot-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Dot-ELISA检测方法,试验利用抗细粒棘球绦虫EdiagA864兔多克隆抗体进行HRP标记制备酶标抗体,以抗细粒棘球绦虫EdiagA864单克隆抗体2D12作为包被抗体,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Dot-ELISA检测方法,对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进行研究,并用优化的Dot-ELISA检测方法对6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敏感性为1∶8,与犬蛔虫阳性粪便、犬贾第虫阳性粪便均无交叉反应,使用不同批次的膜片均能得到相同结果;应用所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对6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其中9份人工感染参照样品的检出率为100%(9/9),60份长春地区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试验建立的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Dot-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临床检测。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diagA864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Dot-ELISA 检测


抗细粒棘球绦虫EdiagA86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16 CSCD
摘要:目的制备抗细粒棘球绦虫Ediag A864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细粒棘球绦虫Ediag A864蛋白为抗原,经皮下多点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4次。末次免疫3 d后制备小鼠脾细胞,在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进行克隆,检测其染色体数及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型。采用体内培养法大量制备抗细粒棘球绦虫Ediag A864单克隆抗体,并经正辛酸-饱和硫酸铵法和Hi Trap Protein G HP亲和层析结合法纯化。结果经筛选克隆共获得4株可产生细粒棘球绦虫Ediag A86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12、3H4、4A6和6E5,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97、101、98和96,重链亚型均为Ig G1,轻链亚型均为Kappa。2D12、3H4腹水效价为2×105,4A6和6E5腹水效价为1×105。纯化后的2D12抗体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为46 000和26 000的重链和轻链条带。结论本实验获得的2D12是一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且可产生高效价细粒棘球绦虫Ediag A864单克隆抗体,为细粒棘球绦虫病的免疫诊断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diagA864蛋白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牛布鲁氏杆菌斑点酶联快速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地方病通报 》 2008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牛布鲁氏杆菌病抗原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将牛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与待检样品集成于一张纤维素膜上,与酶标二抗反应,再与底物液作用,通过肉眼观察底物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待检样品中是否含有布鲁氏杆菌。结果该方法最低检测样品中活菌数为1万个菌落形成单位,整个检测过程需4.5个小时。结论牛布鲁氏杆菌斑点酶联快速诊断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特异(与标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菌株没有交叉反应)、敏感(检测1万个单个菌)、省时(整个过程只需4.5个小时)的检测牛布鲁氏杆菌菌体的新方法,便于各级检验部门和基层广大农村牧区推广和应用。


牛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部分特性鉴定
《地方病通报 》 2008
摘要:目的制备牛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单抗),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选用布鲁氏杆菌地方株牛三型菌S85A抗原免疫BALB/c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脾细胞并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得到能稳定分泌抗牛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其抗体亚类。结果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间接ELISA筛选,得到4株能稳定分泌抗牛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抗体亚类分别为3株IgG 2b和1株IgG3。结论间接ELISA方法证实这些单抗仅与牛种布鲁氏杆菌呈阳性反应,而与其他种的布鲁氏杆菌菌株均无交叉反应。证明得到的细胞株是牛种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株。


布鲁氏菌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建立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基础上,筛选具有保护作用的单抗 A7免疫家免制备抗独特型抗体(简称二抗)。经阻断试验和竞争抑制试验证实,该二抗具有抗原"内影象"。将其提纯后配制成甘油佐剂苗免疫豚鼠和小白鼠,检测结果表明:免疫豚鼠和小白鼠产生了布鲁氏菌凝集抗体;免疫小鼠的循环 T ANAE~+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豚鼠在免疫后4个月时强毒菌株攻击有79.2%获得保护。因此认为,该二抗不仅具有抗原的"内影象"结构,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供作疫苗用。


抗牛布氏杆菌病独特型抗体苗的研究
《草食家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众所周知,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羊布鲁氏菌病已得到控制,牛布鲁氏菌病日趋严重,尤在新疆更为突出。据了解,有些牛场发病率竟高达33%以上。为了尽快控制本病,我们在已研制的牛种544A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又将新疆本地分离到的布病牛强毒S_(85A)研制成单克隆抗体,并选出ELISA高效价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A_7,免疫家兔。经纯化,加入不同佐剂,配制成抗独特型苗,免疫杂种牛和土种黄牛。通过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和Coomb’s试验,证明凝集抗体消失很快,不完全抗体则可维持一年以上,表明抗布氏杆菌性抗体在体内存在时间较长,免疫持续期达9个月以上。这为抗独特型抗体苗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布氏杆菌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株建立及免疫原性测定
《西北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在建立了布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基础上,筛选具有强保护作用的单抗细胞株A7免疫BALB/C鼠,并进行细胞融合。用竞争抑制ELISA法筛选出5个强阳性孔,经克隆化培养后首次建立了9个布氏杆菌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株。其中,F9株传25代后及液氮冻存复苏后仍能稳定地产生高效价的抗独特型抗体。其IgG类型鉴定为IgG2a,并证实具有抗原“内影象”。以鼠红细胞为载体将抗独特型抗体吸附其表面进行小鼠免疫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抗独特型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相当效价抗布氏杆菌抗体(Ab3)。
关键词: 布氏杆菌 单克隆抗体 抗独特型抗体 抗原“内影象” 免疫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