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安格斯牛(模糊匹配)
6条记录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选育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2024

摘要:为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在生长发育、肉质和抗逆性等多方面指标的选育进展情况,以相同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阉牛和安格斯牛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体尺指标、胴体性能、肉质分析指标以及质构参数等指标相关数据,分析二者差异。结果显示,30~36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与安格斯牛的体重、十字部高、体斜长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管围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的背膘厚度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2个品种阉牛的质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二者牛肉适口性相差不大。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的选育工作卓有成效。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安格斯牛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格斯牛不同杂交组合肉牛增重及生长指标变化的研究

草食家畜 2022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安格斯牛资源,加快高档肉牛的饲养,我们研究了安格斯牛与不同杂交组合肉牛增重及生长指标变化,利用皮埃蒙特、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冻精杂交改良安格斯牛,筛选最佳杂交组合.通过试验结果得出:与纯种安格斯犊牛相比,利用皮埃蒙特、利木赞、西门塔尔与安格斯杂交产生的杂交F1代的公母犊牛的初生重,9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0.05),其中180日龄母犊体重分别为皮杂214.96±14.16 kg,利杂204.30±18.38 kg,西杂211.38±24.09 kg均显著高于纯种安格斯母犊190.17±11.75 kg(<0.05);180日龄公犊体重分别为皮杂242.79±20.93 kg,利杂234.85±28.89 kg,西杂223.50±23.35 kg均显著的高于纯种安格斯公犊的199.29±2.41 kg.利用皮埃蒙特和安格斯牛品种间杂交效果最好,可显著改善安格斯牛生产性能,这将为提高安格斯牛生产性能、生产优质牛肉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格斯牛 种间杂交 杂交后代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与安格斯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新疆褐牛与国外优良品种安格斯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体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的品种间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24月龄新疆褐牛和安格斯牛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性状;采集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形态学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sase,FAS)、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激素敏感酯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瘦素(Leptin,LEP)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FAS、HSL、LP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新疆褐牛净肉率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而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其余所测定的胴体性状相关指标均无品种间差异(P>0.05).2)新疆褐牛肉色L*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平均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组织单位面积脂肪细胞个数极显著多于安格斯(P<0.01),其余所测定的肉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均无品种间差异(P>0.05).3)新疆褐牛与安格斯牛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FAS、FABP4、HSL、LPL、LEP等5个基因mRNA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背最长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HSL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组织中HSL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结论]研究发现新疆褐牛产肉性能较好;但安格斯牛肉色较亮,且嫩度较好,体肪沉积能力较强.两品种间脂代谢相关基因产物FAS和HSL蛋白差异可能与安格斯肉牛背膘厚度差异有关.

关键词: 新疆褐牛 安格斯牛 屠宰性状 肉品质 脂代谢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2家牛场引进安格斯牛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布鲁氏菌病检测

中国动物检疫 2020

摘要:为了解新疆当地牛病毒性腹泻(BVD)、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布鲁氏菌病对引进安格斯牛的影响,对2家牛场新引进的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进行BVD、IBR和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新引进的安格斯牛未检测出BVD抗原、IBR病原核酸、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而引进2年以上的安格斯牛虽未检出BVD抗原,但IBR病原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00%,且PCR核酸阳性率为20%,布鲁氏菌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新引进的安格斯牛虽未感染这3种疫病病原,但引进后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结果提示,牛场需加强BVD、IBR和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全群免疫,筛选并淘汰感染牛,坚持自繁自养,慎重从场外引进牛只.

关键词: 安格斯牛 牛病毒性腹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布鲁氏菌病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宰前活体评定等级与安格斯牛产肉性能的关系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升活牛与牛肉产品质量需求的对应程度,实现肉牛产业优质优价、优质优加、优质优营的高效率、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试验选取19~21月龄安格斯阉牛55头,按宰前活体评定规则分为特级牛(试验1组)、优级牛(试验2组)、良级牛(试验3组),进行了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部位肉重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宰前活体评定等级与安格斯牛产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1组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试验2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胴体重、屠宰率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肉品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胴体深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1),胴体胸深显著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5),后腿长、肋部肉厚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试验1组小瓜、辣椒条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米龙、上脑、里脊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试验2组眼肉、外脊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说明宰前活体评定分级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等级活牛的产肉性能,提高高档、优质部位肉分割产出率,提升肉品质量等级.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活体评定 产肉性能 屠宰性能 胴体性状 部位肉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素对安格斯与夏洛莱肉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通过安格斯、夏洛莱2个纯种牛不同季节出生后代生长发育早期的生产性能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格斯犊牛5月出生与7月出生相比体尺较小,且差异显著(P<0.05);但在6月龄与12月龄体尺、体重上,5月出生犊牛生长发育优于7月出生牛(P<0.01);夏洛莱犊牛2—5月出生与9—12月出生在体重、体尺上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时体斜长、管围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胸围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12月龄(周岁)时2—5月出生牛体尺、体重优于9—12月出生牛。同时,品种因素对出生重、体尺有显著影响,同等饲养管理方式下安格斯牛的生长发育较夏洛莱牛快,因此北疆地区应该优先使用安格斯品种的早熟性发展肉牛业,春季出生犊牛1岁前生产性能高的特性在养牛业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环境因素 安格斯牛 夏洛莱牛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