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细粒棘球绦虫疫苗候选抗原免疫犬IgG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Eg)成熟虫体(MAW)特异性蛋白(EgM)(EgM9、EgM123)的抗Eg感染保护效果,本研究利用Eg疫苗候选抗原EgM9和EgM123重组蛋白,分别3次免疫实验犬,利用ELISA法检测免疫犬血清中IgG、IFN-γ和IL-10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中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在第3次免疫后一周即免疫组犬抗体水平均最高时对其进行原头蚴攻击,攻毒后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随之下降,且持续至第3次免疫后19周,免疫组均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第3次免疫后一周免疫组犬血清中IFN-γ和IL-10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至第3次免疫后23周剖检,免疫组犬的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组织经免疫组化法均检测出特异性IgG抗体。表明用EgM重组蛋白免疫犬,可诱导其产生IgG抗体而发挥抗Eg感染保护效果,为终末宿主犬包虫病的免疫机理探究和疫苗及相关检测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犬 EgM重组蛋白 抗体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EgM9蛋白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中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定位
《中国兽医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EgM蛋白免疫犬、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犬及感染原头蚴犬3个组的肠系膜淋巴结为材料,用FITC标记羊抗犬IgG和羊抗兔IgG,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三步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gM蛋白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和特异性IgG。结果显示,EgM蛋白免疫犬、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犬的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有清楚可见的荧光点,而感染原头蚴犬的肠系膜淋巴结荧光较弱。两种方法均证明,EgM蛋白免疫犬后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蚴 犬 抗体反应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法检测EgM蛋白免疫犬的肠系膜淋巴结抗体靶位点的探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EgM蛋白免疫后的犬肠系膜淋巴结和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的犬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和特异性IgG抗体。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仅EgM免疫犬肠系膜淋巴结、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的犬肠系膜淋巴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犬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用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分泌表达的重组蛋白EgM制备的高免特异性抗体可引起免疫犬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在EgM免疫犬和感染原头蚴的犬的肠系膜淋巴结检测出IgG。结论用EgM蛋白免疫犬后可以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产生特异性抗体。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