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放牧和刈割对山地草原植被和凋落物碳氮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摘要:为探究草地利用方式对天山山地草原植被和凋落物C、N的影响,以天山北坡中段的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放牧、刈割2种草地利用方式和4种海拔梯度(1 600、1 700、1 800、1 900 m),共8个试验区,采用样方法测定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植被和凋落物C、N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地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在海拔1 600 m处显著高于其他3个海拔(P<0.05),刈割地在海拔1 700 m处显著低于其他3个海拔(P<0.05),植被盖度均为海拔1 600、1 700 m显著高于海拔1 900 m,再显著高于海拔1 800 m(P<0.05),同海拔放牧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显著低于刈割地(P<0.05),放牧地凋落物现存量在海拔1 800、1 900 m显著低于刈割地(P<0.05);放牧地随海拔升高禾本科逐渐减少,杂类草增多,刈割地禾本科最多;放牧地植被C含量和C∶N随海拔升高而减少,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刈割地植被C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化不显著,N含量在海拔1 800 m处最高(P<0.05),C∶N在海拔1 800 m处最低(P<0.05);放牧地凋落物C含量和C∶N随海拔升高而减少,N含量在海拔1 600 m最低(P<0.05),刈割地凋落物C含量和C∶N在海拔1 700 m处显著高于其他3个海拔(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山地草原放牧的植被和凋落物C∶N与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和植被盖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被和凋落物C、N含量之间相关性高;刈割的植被和凋落物C∶N都与植被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C∶N与地上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凋落物现存量显著负相关(P<0.05),植被和凋落物C、N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刈割地,海拔升高对放牧地的植被优势群落影响更大,且海拔越高放牧地的植被和凋落物碳氮含量越少。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产草量及羊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托云牧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个放牧样地,一个对照样地,研究不同强度放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放牧压力下羊体质量增加的效果。结果表明,1)托云牧场是以银穗草(Leucopoa albida)、羊茅(Festuca arioides)、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和棘豆(Oxytropis falcatae)为优势种的高山草地;2)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较低,禁牧区7月地上生物量(干物质)仅830kg.hm-2;3)放牧活动对地上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重度放牧能显著降低牧场地上生物量;4)以羊体质量增加值为评价指标,该高寒牧场在载畜量为1.05羊单位.hm-2时能获得较好的体质量增加效果。


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在伊犁河谷放牧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对伊犁河谷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观察,对其采食情况、生理常数、血液常数、生长情况、耐粗饲、耐热性能及发病情况进行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杂交F1代、F2代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5.84 kg和36.44 kg;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13.79 g和620.99 g,生长较好;12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39.62 g和271.59 g,生长发育较差;呼吸、心率、体温常数、血液常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F1代、F2代均鲜见发病。


在夏季天然草场放牧加补饲对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体重、体尺的影响
《草食家畜 》 2010
摘要:选健康、发育正常的4月龄左右的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犊牛16头,经配对后(t检验差异不显著)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每天分别补饲0、1kg精料。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补饲未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犊牛在饲喂试验14、28、42d时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P>0.05)。与放牧组相比,放牧加补饲组14d时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分别提高2.93%、4.19%、2.18%、0.48%、3.35%;28d时体重、体高、胸围及管围分别提高3.9%、3.62%、2.55%、1.31%;42d时体重、体高、体斜长及胸围分别提高5.49%、2.05%、3.05%、1.26%。随放牧时间的延长,0~28d放牧组和放牧加补饲组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均逐渐增加,但在28~42d期间,放牧组、放牧加补饲组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几乎没有增加。结论:在天然草场少雨、牧草干旱的放牧条件下,仅靠7-9月天然草场不能发挥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在此条件下,为充分发挥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在8-9月牧草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加大精料补饲量。


不同品种公犊放牧补饲生长发育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研究纯种的新疆褐牛、西门塔尔、安格斯和荷斯坦5~6月龄公犊在放牧条件下平均每日补饲1.5 kg精料的生长发育情况。10月龄时四个品种犊牛的体重分别187.86±22.35,198.60±41.74,212.60±35.96和233.66±21.62 kg。平均日增重为0.78±0.18,0.79±0.21,0.81±0.14和0.75±0.11 kg。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8.36%、53.23%、51.56%和52.35%;34.40%、37.55%、42.10%和37.89%;32.62、78.56、62.67和58.98 cm2。放牧犊牛的生长发育随牧草和季节变化呈现出波动性,出现两个生长高峰(6~7月和10月)和一个平缓期(8~9月)。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