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策勒黑羊母羊脂尾性状特征及其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策勒黑羊脂尾性状特征及其与体重、体尺的相关性,试验选取健康的成年策勒黑羊母羊408只,测定体重(y)、体高(x1)、体长(x2)、体斜长(x3)、胸宽(x4)、胸深(x5)、胸围(x6)、管围(x7)、尾长(x8)、尾宽(x9)和尾周长(x10),计算尾体积(x11),分析策勒黑羊母羊的尾体积差异,根据尾体积进行尾型分型,并对体重与脂尾性状和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策勒黑羊母羊平均尾体积较大,为(18 108.51±11 868.52)cm3,策勒黑羊母羊的尾型分为小尾型、中尾型、大尾型和肥尾型;肥尾型策勒黑羊母羊的数量比较少(9只),中尾型数量较多(223只);肥尾型的策勒黑羊母羊的体重、体长、体斜长、胸围、尾长、尾宽和尾周长均极显著大于其他三种尾型(P<0.01);策勒黑羊母羊的体高、体长、体斜长、胸深、胸围、管围、尾长、尾宽和尾周长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构建的母羊体重最优回归方程为y=0.152x5+0.078x6+0.146x9+0.284x2+6.430.说明策勒黑羊尾部性状与体重密切相关,揭示尾部性状对产肉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在策勒黑羊生产性能测定和品种选育中要关注尾部性状.
关键词: 策勒黑羊 尾部性状 脂尾性状 体尺性状 相关性分析


策勒黑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早期生长性能的分析
《草食家畜 》 2018
摘要: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策勒黑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早期生长性能的分析,掌握策吐杂交一代的生长性能,为新品系(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225只策勒黑羊与吐鲁番黑羊杂交F1代羔羊30 d、60 d、90 d和120 d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管围、脂臀长、脂臀宽、脂臀厚等指标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羔羊120 d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30 d、60 d、90 d (P<0.05),其中,体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胸围、管围、脂臀宽、脂臀厚极显著高于30 d、60 d、90 d(P<0.01),60 d、90 d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利用Solexa测序技术鉴定策勒黑羊microRNA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挖掘、分析策勒黑羊卵巢组织microRNA(miRNA),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参与策勒黑羊卵泡发育及激素分泌等相关生殖活动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从策勒黑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构建小片段RNA文库,进行Solex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9 527 311条干净序列读数,小RNA序列长度主要分布在21~23nt;共鉴定出434个策勒黑羊卵巢组织表达的保守miRNA,其中表达量在100以上有167个;鉴定出57个候选miRNA,其中表达量在100以上有8个。测序成功获取了策勒黑羊卵巢组织miRNA序列及表达谱,卵巢组织miRNA表达丰富且表达量各异。


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多胎基因(FecB)的初步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6
摘要:以592只吐鲁番黑羊与策勒黑羊杂交一代羊为实验群体,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Fec B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血液后,杂交一代个体中出现BB、B+和++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81、0.411、0.408;B、+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15、0.385;经χ~2检验,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血液后,杂交一代群体在Fec B基因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且该位点上呈现出中度的多态性(PIC=0.362)。研究结果提示,Fec B基因能够作为吐鲁番黑羊与策勒黑羊杂交育种多胎性能的候选基因,为多胎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策勒黑羊Fec~B突变与卵泡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策勒黑羊BMPR-1B基因FecB突变的15只母羊,含3种基因型(基因型BB 6只,Bb 4只,bb 5只),摘取诱导发情24 h后的卵巢,提取总mR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与卵泡发育相关的LHR、FSHR、PTGS2、GDF9、GDF5、BMP4和BMP15基因mRNA在3种基因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以揭示策勒黑羊发生FecB突变后内在的分子作用机制。BMP4、BMP15、FSHR、LHR和PTGS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FecB突变3种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GDF9基因mRNA在FecB突变纯合子与杂合子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GDF5基因mRNA在FecB突变纯合子与野生型个体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突变杂合子与野生型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但3种基因型bb、Bb、BB个体的GDF5基因mRNA表达量呈依次下降趋势。以上结论说明,BMPR-1B基因突变后,GDF5基因的mRNA表达量下降,使得GDF5蛋白对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颗粒细胞分化和成熟比正常条件下要早,导致大量的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表现为BMPR-1B基因FecB突变个体产羔数比野生型个体增加。


BMPR-IB基因突变对策勒黑羊产羔数的影响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采用PCR-R FLP方法检测500只策勒黑羊BMPR-IB基因FecB突变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策勒黑羊中FecB突变纯合子、杂合子、野生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08、0.442和0.450,卡方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在群体中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通过对公、母羊及羔羊的基因型分析,发现BMPR-IB基因突变位点(FecB)的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最小二乘法分析有产羔记录的354只母羊平均产羔数与FecB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B型、B+型与++型母羊产羔数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BMPR-IB基因FecB突变显著影响了策勒黑羊的产羔数,是策勒黑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之一。
关键词: 多胎候选基因 BMPR-IB 遗传规律 产羔数 策勒黑羊


策勒黑羊BMPR-IB、ESR基因型与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10
摘要:多胎主效基因和生殖激素水平都是影响绵羊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为探讨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不同基因型个体与雌二醇和孕酮两种生殖激素水平的关系,试验以黄体期的47只经产母羊和64只妊娠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这些母羊BMPR-1B和ESR的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经产母羊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和妊娠母羊的血清孕酮含量,分析这两种激素水平与BMPR-IB、ESR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三种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三种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孕酮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BMPR-IB和ESR基因上的突变没有影响母羊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