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温湿度环境对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不同相对湿度环境对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完善对毛绒纤维直径检测环境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一体化快速检测仪,对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预处理后的346个新疆细羊毛样品进行纤维直径检测,研究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细羊毛纤维直径测试结果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在15种不同温湿度环境下,温度对羊毛纤维直径无显著影响(P>0.05),湿度对羊毛纤维直径影响显著(P<0.01),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在相对湿度水平为95%下的羊毛纤维直径检测值比相对湿度水平为55%下的细羊毛纤维直径检测值平均高出0.71μm,在测试范围内每增加一个百分比的相对湿度水平,羊毛纤维直径增加约0.019μm。【结论】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水平是影响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高湿度环境会使羊毛纤维直径检测结果呈现出较大的数值。


IRF2BP2基因与绵羊被毛类型和纤维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IRF2BP2基因的asEIF2S2插入和Chr25:t7068586c 2个突变位点对羊毛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5个不同品种绵羊和特克赛尔×哈萨克羊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等对2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重量法、OFDA2000等测定被毛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羊毛性状的相关性。asEIF2S2位点在单层被毛绵羊品种中为大片段插入纯合型(IRF2BP2asEIF2S2/asEIF2S2),在双层被毛绵羊品种中为插入缺失纯合型(IRF2BP2wt/wt);Chr25:t7068586c位点在哈萨克羊、和田羊2个双层被毛群体中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且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中国美利奴羊羊毛纤维直径有较大变异范围(15.47~24.49μm),Chr25:t7068586c位点在单层被毛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羊中仅有突变纯合型CC;在特哈杂交群体中,2个位点突变纯合子绒毛含量均最高,被毛平均纤维直径也极显著低于其他2种基因型;哈萨克羊中,CC突变纯合子绒毛含量最高,但纤维直径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asEIF2S2插入突变纯合型和单碱基突变纯合型与绵羊单层被毛类型相关,asEIF2S2缺失纯合型与双层被毛类型相关,2个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均有增加被毛绒毛含量的趋势,但与细羊毛纤维直径无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IRF2BP2基因与绵羊不同类型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间的关系,为解析IRF2BP2基因影响羊毛性状的机理及今后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新疆羊驼毛纤维直径与单纤维强力的回归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羊驼不同部位的平均纤维直径(MFD)与单纤维强力(SFS)进行分析,建立二者间的最优回归模型,为羊驼毛生产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采集了羊驼6个部位共150份毛样,进行纤维直径、单纤维强力的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羊驼平均纤维直径为28.18μm,单纤维强力为9.68 cN,二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分别得到适用于颈部、侧部、股部、背部和腹部的最优回归模型:MFD=exp(3.541-34.669/SFS),MFD=17.968-232.848/SFS,MFD=exp(3.027-22.345/SFS),MFD=exp(3.181-27.074/SFS),MFD=0.416SFS-1.013,而适用于羊驼整体的最优回归模型为MFD=0.187SFS1.182。说明可通过羊驼整体的最优回归模型利用MFD简单评价SFS。


西藏绒山羊WNT4和HOXC13基因对绒毛纤维直径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索WNT4和HOXC13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西藏绒山羊绒毛纤维直径性状的影响,寻找与西藏绒山羊绒毛纤维直径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380只1岁西藏绒山羊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混池DNA直接测序法检测WNT4和HOXC13基因的SNP,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SNP分型,利用SAS 9.1软件中最小二乘方差模型对SNP位点与绒毛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标准差、纤维直径变异系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WNT4基因第3外显子区域检测到2个SNPs位点(SNP1和SNP2),HOXC13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检测到2个SNPs位点(SNP3和SNP4),均处于中度多态(0.25
关键词: 西藏绒山羊 WNT4基因 HOXC13基因 纤维直径 SNP 遗传效应


遗传改良提高个体羊毛生产效益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 》 2019
摘要:研究表明,在不增加采食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个体选择增加羊毛产量.经过选择的个体能够更有效地将饲料转化为羊毛,由于吸收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使转化效率提高.针对羊毛生长选择会对其他代谢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包括脂肪减少、蛋白质利用变化、繁殖性能下降以及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产毛量高的个体繁殖性能更容易下降,而且为保持正常免疫功能对氨基酸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些潜在代谢变化与对净毛量高的个体的选择有关.当对纤维直径低的个体同时进行选择,代谢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本文综述了与选择净毛量高和低纤维直径相关的生理变化,以期为选择指标的改进提供参考信息.


羊毛细度性状主观评定和客观检测对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毛细度是羊毛经济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细毛羊实际选种选育工作中,羊毛细度性状的评定仍以专业鉴定人员现场进行主观评定羊毛细度支数的方法为主。但随着毛纤维直径检测技术的推广,畜牧场逐渐开始运用纤维直径的客观检测技术进行羊的评定选育。为了对比这两种羊毛细度性状鉴定方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羊毛细度性状的主观评定和客观检测的数据进行配对性t检验,发现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客观检测中细度支数本属于80支(<18μm)的个体中有29.8%被主观评定为70支(18.1~20.0μm),有26.3%的个体被主观评定为66支(20.1~21.5μm),若只按照主观评定的结果进行选种会造成很大的选种误差,并且严重埋没前期的育种成绩。表明为了提高细毛羊选种选育的准确性,一定要进行羊毛纤维直径的客观检测。


不同羊毛纤维直径细毛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不同被毛纤维直径的细毛羊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利用Agilent公司绵羊表达谱芯片和Affymetrix公司牛表达谱芯片对不同被毛纤维直径的细毛羊皮肤组织mRNA进行了芯片杂交;运用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SAM)法对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差异分析;并通过分子注释系统平台(MAS3.0)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功能富集类分析和调控通路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芯片试验共检测到26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6个,下调基因161个。Kegg和GO分析表明,参与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蛋白质代谢、Wnt信号通路以及羊毛角蛋白结构等生物学过程的多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所验证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不同被毛纤维直径的细毛羊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别,这些基因的不同表达可能通过改变皮肤毛囊和羊毛分化过程影响被毛纤维直径。这些基因的发现将为进一步筛选影响羊毛纤维直径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分子标记提供研究基础。


不同细度类型细羊毛纤维直径变异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7
摘要:共采集150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3个细度类型(18μm以下、18~20μm及20μm以上)羊毛样本,分析了沿毛丛长度方向及毛丛内纤维间直径变异。结果表明,不同细度类型羊毛沿毛丛方向纤维直径有相似的变异规律且与饲草料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吻合,但细度18μm以下羊毛纤维直径变异最小(P<0.01);相反地,毛丛内纤维间直径变异随羊毛细度的降低而增大(P<0.01)。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