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FGF5基因编辑细毛羊的健康状况评估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动物的健康状况是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课题组前期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一批成纤维生长因子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基因功能缺失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为了评估FGF5基因编辑细毛羊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安全性,本试验对FGF5基因编辑细毛羊与野生型对照羊群体的生长发育性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1)FGF5基因编辑羔羊的0、2、4、6、8月龄的体重、体高、胸围、斜体长与同龄野生型细毛羊无显著差异(P>0.05);(2)不论是羔羊时期还是成年时期,FGF5基因编辑羊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15项血常规指标和肾功能、肝功能、醣类代谢、电解质等10项血清生化指标与野生型对照羊相比,二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3)利用16S rDNA微生物群落测序技术分析FGF5基因编辑羊与野生型对照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在门水平分布中拥有共享优势菌比例达96.2%;α多样性指数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基因编辑羊与野生型对照羊的PCA图均可以看到明显的聚类;LEfSe分析显示,基因编辑羊有2个生物标记,野生型对照羊有2个生物标记,均为反刍动物肠道内常见菌群。研究表明,FGF5基因功能的缺失未对细毛羊的自身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FGF5基因编辑细毛羊生物安全评价奠定了基础。


PTPN11基因多态性及与细毛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摘要:为分析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PTPN11基因的多态性及与细毛羊重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运用PCR-SSCP技术检测PTPN11基因的多态性,用SAS 8.1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方法分析PTPN11基因与羊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PTPN11基因共检测到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0.52和0.20;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和0.46,A等位基因占优势。χ~2检验显示,PTPN11基因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PTPN11基因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7,PTPN11基因在该群体中处于中等程度的遗传变异。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弯曲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PTPN11基因 PCR-SSCP 细毛羊 关联分析


KAP16基因对细毛羊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KAP16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获取相关毛性状的DNA标记,为细毛羊在分子育种上提供依据,采用重测序技术和PCR-SSCP技术,验证KAP16候选基因的2个SNPs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同时,运用SAS 8.1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其与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C41006938T突变点得到3种基因型为AA、AB和BB型,该群体中C41006938T突变点基因型频率为0.22、0.47和0.31;A和B等位基因频率为0.46和0.54,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T41007938C基因位点AA和AB基因型频率为0.77和0.23;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和0.11,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表明,C41006938T和T41007938C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41006938T和T41007938C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7和0.18,所以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群体在该基因的遗传变异处在中等水平。C41006938T不同基因型对体格大小和鉴定时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T41007938C不同基因型对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剪毛量和弯曲有显著影响(P<0.05);C41006938T和T41007938C组合基因型对剪毛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


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产毛量与体质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影响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毛量及体质量性状的基因组区域,利用OvineSNP50BeadChip对36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个体基因分型,并采用single-locus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基因组水平的Permutations校正,检测到2个与羊毛长度及3个与毛量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邻近5个已知基因(9.16~143.32kb)。其中FIBIN、HSD17B11及PIAS1 3个基因参与羊毛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且均包含于已知羊毛性状相关QTL区域内,为所检测到的关联结果提供进一步证据。对这些目标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细毛羊羊毛长度、产量等性状的遗传机理。


应用母体外周血中游离DNA鉴定细毛羊胎儿性别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针对不同妊娠时期细毛羊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工作。首先对外周血浆/血清分别采用加热法和酚-氯仿法提取游离DNA。通过普通PCR扩增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Y,SRY)和β-actin检测基因的目的片段。鉴于部分样品未扩增出SRY基因目的片段,设计2对内外引物,运用优化后的巢式PCR体系再次针对SRY目的基因展开特异性扩增。最后对每个妊娠时间段的鉴定结果和实际生产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准确率。结果表明:加热法和酚-氯仿法均成功分离提取出妊娠母羊外周血浆/血清中的游离DNA,并扩增出β-actin检测基因片段;SRY阳性样本扩增出了SRY目的基因片段和β-actin检测基因片段,SRY阴性样本只扩增出了β-actin检测基因片段;性别鉴定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1.25%(19.5/24),SRY基因检出率与妊娠时间的长短呈正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细毛羊胎儿性别的非创伤性且高效低廉的产前诊断技术,但性别鉴定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


不同羊毛纤维直径细毛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直径的细毛羊皮肤组织中毛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与羊毛细度相关的蛋白质功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细毛羊皮肤组织中毛囊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运用ImageMaster 2DPlatinum软件检测细毛羊毛囊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质谱鉴定技术和数据库比对等方法开展细毛羊皮肤组织毛囊特异性蛋白质分类和功能鉴定。结果成功鉴定出94个差异蛋白质,其中,相同年龄超细型细毛羊和细型细毛羊皮肤毛囊组织中有73个差异蛋白质;不同年龄的超细型细毛羊毛囊组织中有21个差异蛋白质。按功能属性划分得到了角蛋白、分子伴侣类蛋白、细胞骨架结构类蛋白、14-3-3蛋白、蛋白酶类、肌球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其他蛋白8类功能蛋白。结果提示,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羊毛纤维直径的内在联系,为优质细毛羊的培育提供直接有效的基因资源信息,对提高羊毛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DNA池重测序技术研究细毛羊LAMB1基因的SNPs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层粘连蛋白β1(laminin-beta-1,LAMB1)作为层粘连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生物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细毛羊(Ovis aries)毛性状相关候选基因LAMB1的遗传效应,本研究通过DNA池重测序技术筛选了LAMB1基因外显子区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对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PCR-SSCP)技术分型,在此基础上,利用SAS 8.1的GLM程序分析其对新疆巩乃斯种羊场418只细毛羊毛性状的遗传效应,利用Haplo 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结果显示,该细毛羊群体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LAMB1的5个SNPs发生错义突变。SNP2中AA和GA基因型个体鉴定时体重、剪毛后体重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SNP4中CC、TT和TC基因型个体间的自然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CC基因型个体的剪毛后体重极显著高于TT和TC基因型的个体(P<0.01);而其他SNPs各基因型个体间的部分毛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SNP1和SNP3、SNP2和SNP3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LAMB1基因可作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细毛羊毛性状分子标记之一。本研究揭示了LAMB1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细毛羊群体的遗传关系,为高效选育细毛羊经济性状及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分子学基础。
关键词: DNA池重测序 层粘连蛋白β1基因(LAMB1) 细毛羊 遗传效应 关联分析


细毛羊KRT2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羊毛细度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揭示影响绵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细毛羊群体的遗传关系,为高效选育绵羊品种经济性状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试验利用PCR-SSCP、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对289个细毛羊的KRT26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其与细毛羊羊毛细度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KRT26基因在该细毛羊群体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21、0.426和0.353,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34、0.566,细毛羊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71,呈中度多态水平,且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经过BioEdit软件比对序列和Chromas软件分析测序结果显示,KRT26基因发现5处碱基突变:83bp(G/C)、86bp(T/C)、112bp(C/T)、140bp(G/A)和247bp(C/T),并通过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2处发生了氨基酸的替代,即Val/Ile和Asn/Lys。KRT26基因在细毛羊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1)。因此,KRT26基因可能作为羊毛细度性状的一个新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KRT26基因 细毛羊 遗传多态性 羊毛细度 关联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