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山羊与绒山羊杂交F1代DQA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北山羊杂交后代DQA1基因序列特征,以及DQA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免疫性状的关系,筛选出用于北山羊杂交后代抗病育种的遗传标记,试验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北山羊与家养绒山羊杂交F1代DQA1基因CDS区,并对CDS区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同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DQA1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与血液免疫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DQA1基因外显子2经AluⅠ酶切后共检出3种基因型,其中AC型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B型(P<0.05),AB型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BB型(P<0.05);DQA1基因CDS区长度为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表现为弱的亲水性,第23,24位氨基酸存在信号肽剪切位点,第218~240位有一个典型的跨膜螺旋区,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16.08%)、β-折叠(25.49%)和无规卷曲(58.43%)组成。说明DQA1基因AC基因型与血液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其功能相一致,可作为抗病育种的遗传标记。
关键词: 北山羊 绒山羊 杂交F1代 DQA1 多态性 蛋白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 》 2020
摘要: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近年来在内蒙古、陕西、辽宁和新疆等地进行了推广,该技术可以让绒山羊即使在非产绒季节也能生长羊绒,并且羊绒产量也不错,从而达到增产、增效和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该文章对近年来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文献进行了研究,探讨光控增绒技术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对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从绒山羊毛囊的结构特征、发育规律、体外培养、毛囊干细胞及毛囊发育相关的基因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绒山羊科学抓绒技术和应用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0
摘要:春天是在新疆绒山羊抓绒季节。怎样确保抓绒数量和提高绒的质量?笔者总结了多年来在绒山羊研究工作中抓绒操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给广大绒山羊养殖户参考。从山羊体上抓取下来的细绒毛叫做山羊绒,简称羊绒。羊绒有白、青、紫三种颜色,白色羊绒可以染织成各种色织品,称为上等品,价格很高;青色和紫色的羊绒只能织成本色织品,在价格上也较低。羊绒的质量越好,价格越好,养羊户


辽宁绒山羊和辽新杂交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以阿克苏地区白虎台绒山羊试验站引进的辽宁绒山羊和辽新杂种羊为样本进行血液蛋白分析表明,绒山羊血红蛋白(Hb)的多态是由一对等显性等位基因Hb~A和Hb~B控制,表现为HbAA,HbAB和HbBB三种基因型;运铁蛋白(Tf)由一对等显性等位基因Tf~A和Tf~B控制,表现为TfAA,TfAB和TfBB三种基因型;Alb由一对等显性等位基因Al~F和Al~S控制,仅表现出AlFS和AlSS两种表现型;Pa由一对等显性等位基因Pa~F和Pa~S控制,表现为PaFF,PaFS和PaSS三种基因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