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羊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羊常见多发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其中A型和D型是Pm最主要的致病血清型。巴氏杆菌病患羊临床症状以高热、肺炎、顽固性腹泻、关节炎、精神沉郁、高死亡率等为主,是当前致哺乳期羔羊死亡的最主要疫病,严重制约养羊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深入研究及报道甚少。本文对羊巴氏杆菌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借鉴。


羊脑包虫病CT、MRI影像特征
《畜牧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羊脑包虫病CT、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选择3只表现出脑包虫病典型症状的新疆细毛羊进行神经学检查及血常规、血清生化检查。对其中2只羊头部进行CT和MRI扫查。最后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病理解剖变化。动物神经学检查发现动物出现眼球震颤,双侧眼睑反射、角膜反射减弱,动物的翻正反应、双侧独轮车反应存在异常;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CT影像可见颅内数量不等囊性低密度影,内部CT值与脑脊液相近,边界清晰,有占位效应,囊壁分布大量点状中等到高密度的原头节影像,其余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像。MRI影像可见颅内数量不等囊性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近,可见沿囊壁分布大量点状T1等信号,T2低信号的原头节影像,病灶周围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病理剖检可见充满澄清囊液的寄生虫包囊,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节。寄生虫包囊位置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结果说明羊脑包虫病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准确定位寄生虫包囊数量和位置,显示病灶累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


羊源荚膜血清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了确定新疆喀什巴楚县某羊场的羊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等病因,本研究以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细菌形态学观察和PCR鉴定及分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然后进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灰白色、透明、两端钝圆、呈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PCR鉴定及分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血清型为A2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菌株对替米考星、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敏感;小鼠致病性实验中18 h后小鼠陆续死亡,说明该分离菌株对健康小鼠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关键词: 羊 溶血性曼氏杆菌 荚膜血清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羊口疮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探明新疆某羊场疑似羊口疮和羊胸膜肺炎感染死亡羊只的病原,本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对送检肺脏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并用支原体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利用羔羊睾丸细胞对处理后的唇部痂皮病料进行毒株分离,分离到的毒株用羊口疮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根据细菌培养和PCR扩增判断死亡羊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用羊睾丸细胞成功分离到的毒株经PCR验证显示羊口疮阳性,通过动物回归试验羊口疮攻毒组羊只出现口唇部脓疱痂皮等羊口疮典型病变,综合说明死亡羊只为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口疮病原混合感染.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羊口疮毒株且该毒株有较强的致病性,为今后进一步研制羊口疮疫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长兴县湖羊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 新疆羊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草食家畜 》 2019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疆高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纵深看,融合发展水平仍不高.为借鉴国内先进省区三产融合的发展经验,丰富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湖羊产业的实地调研,总结了长兴县围绕羊产业在三产融合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了长兴县羊产业三产融合的发展经验,形成了通过种养业循环实现农业内部融合,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纵向融合,通过农业多功能拓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围绕供给侧推动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一二三产融合能力等五点推进新疆羊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为新疆羊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