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聚类分析(模糊匹配)
6条记录
新疆昌吉15个引进饲用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草食家畜 2024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昌吉地区引进的15个饲用燕麦品种的适应性,为该地区饲用燕麦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个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36~1.96之间,品种间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株叶面积、叶茎比和叶片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单株叶面积、穗长、单株鲜(干)草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生殖器官形态建成的构成因子,第2主成分反映了饲用燕麦的生物量因子,第3主成分反映了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可作为早熟型饲用燕麦的品种资源;第Ⅱ类可作为高产青贮型饲用燕麦的优良品种资源;第Ⅲ类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其中第2亚类的“甜燕1号”各性状表现突出,可作为本研究区高产优质型饲用燕麦品种加以引进与利用。

关键词: 饲用燕麦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形态及生长特性分析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疆不同区域野生老芒麦(Elymus20sibiricus)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生态适应性,本研究在新疆呼图壁试验区,以14份老芒麦为材料,跟踪其株高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速率与试验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统计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7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和伊犁地区老芒麦的生态幅宽、可塑性强,而阿勒泰和博乐地区种质生态幅相对较窄;按照株高动态变化将14份种质归为早、中、晚期3种生长类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是蜡熟期旗叶至穗基部长度和穗轴第1节间长;聚类分析将14份种质划分成5组,第1组和第3组具有生殖枝长、草层高、叶片长且宽、小穗数多等优良特性。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16%,其中第1主成分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密切,第2主成分与牧草产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生老芒麦的驯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老芒麦 新疆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和田羊mtDNAD-loop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

摘要:为研究和田羊的遗传多样性,应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民丰、于田、策勒、洛浦4个县和田羊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了研究,并用DNAMAN软件对4个县和田羊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民丰、于田两县和田羊mtDNA D-loop序列长度为1 184 bp,策勒、洛浦两县和田羊mtDNA D-loop序列长度为1 190 bp,4个县和田羊mtDNA D-loop均存在4个75 bp的重复序列;民丰县、于田县和田羊遗传距离较近,洛浦县、策勒县和田羊遗传距离较近,初步认为和田地区4个县和田羊可分为2类群体。

关键词: 和田羊 线粒体DNA D-loop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收集了新疆巩乃斯种羊场1999-2008年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母羊鉴定记录,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一个品种5个品系(中美体格大品系、中国美利奴羊品系、肉用型多赛特品系、多胎品系、毛密品系)的14个主要性状(头毛评分、毛长度、毛细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密度评分、毛油汗评分、毛匀度评分、毛光泽评分、体型外貌评分、鉴定时体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进行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主要性状按不同品系可简化为7~10个主成分因子,所提供信息量占14个主要性状信息量的85%。在主成分的基础上把14个性状划分为2个大类群。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和田黑鸡mtDNA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测定和田黑鸡mtDNA D-Loop序列,并分析其与其他5个品种鸡间的同源性及亲缘关系。结果发现,和田黑鸡mtDNA D-Loop序列全长为1230 bp,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和田黑鸡与GenBank登录的5个品种鸡的同源性都在98%以上,测定样品mtDNA D-Loop核苷酸序列中富含A+T。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和田黑鸡与丝羽乌骨鸡、红原鸡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和田黑鸡 线粒体DNA D-Loop 同源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份白三叶材料的形态特征及生长表现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和方法】观察研究11份白三叶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等。【结果】供试材料在外部形态性状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材料5、6、10、11植株高大、叶片较大、产量高,生长表现较好;材料89、植株低矮、叶片较小、绿色期短、产量低,生长表现较差;其余材料表现适中。对主要外部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1份白三叶材料种质类群聚分为4类。【结论】筛选出形态差异较大的3份材料,可作为绿化、生态保护和牧草型物种选育的材料。

关键词: 白三叶 形态特征 生长表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