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形态及生长特性分析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疆不同区域野生老芒麦(Elymus20sibiricus)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生态适应性,本研究在新疆呼图壁试验区,以14份老芒麦为材料,跟踪其株高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速率与试验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统计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7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和伊犁地区老芒麦的生态幅宽、可塑性强,而阿勒泰和博乐地区种质生态幅相对较窄;按照株高动态变化将14份种质归为早、中、晚期3种生长类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是蜡熟期旗叶至穗基部长度和穗轴第1节间长;聚类分析将14份种质划分成5组,第1组和第3组具有生殖枝长、草层高、叶片长且宽、小穗数多等优良特性。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16%,其中第1主成分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密切,第2主成分与牧草产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生老芒麦的驯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新疆褐牛表型性状与产肉性能相关回归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测定了成年新疆褐牛的肉质性状(眼肌高度(x1)、背膘厚度(x2)、眼肌面积(x3))、体重(x4)、体尺(体高(x5)、体斜长(x6)、胸围(x7)、管围(x8))以及屠宰后各部位肉重,分析了肉质性状、体重、体尺与高档肉重(y1)、后部位肉重(y2)、优质肉重(y3)、全部切块重(y4)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背膘厚度、眼肌面积、体重对胴体的高档肉重;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后部位肉重;眼肌面积、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优质肉重和全部肉块重影响较大。新疆褐牛高档肉重、后部位肉重、全部肉块重、优质肉重与肉质性状、体重、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6.34 x2+0.141 x3+0.061 x4;y2=0.064x4+1.071 x5-0.459 x7;y3=0.279 x3+0.110 x4+0.813 x5-0.313 x8;y4=0.558 x3+0.221 x4+1.625 x5-0.626 x8。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肉质性状、体重、体尺可以作为选择产肉性能的直接或间接指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