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PCR-RFLP鉴定方法的建立
《中国动物检疫 》 2018
摘要:为建立一种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PCR-RFLP鉴定方法,利用羊种布鲁氏菌Rev.1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特性,选取与链霉素抗性相关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 L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将产物进行Nci I酶切,发现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出现约500 bp条带,而不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6M则出现384 bp条带。结果表明,PCR-RFLP方法能够用于羊种布鲁氏菌Rev.1疫苗株的鉴定,这为今后区分羊种布鲁氏菌疫苗株Rev.1免疫与野株感染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羊种布鲁氏菌 Rev.1 PCR-RFLP rpsL基因


7种绵羊和4种山羊GDF9基因G1突变检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5
摘要:前人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G1突变对部分绵羊品种的繁殖力有显著影响。文章采用PCR-RFLP方法在不同繁殖力的7个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洼地绵羊、陶赛特羊、特克塞尔羊、杜泊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4个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贵州白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中检测GDF9基因G1突变,探究该突变与绵羊和山羊高繁殖力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内蒙古绒山羊没有G1突变,只检测到AA基因型;其余10个绵羊和山羊品种都有G1突变,均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
阿勒泰羊BMP15基因的多态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寻找和筛选与羊繁殖力相关的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BMP15基因在阿勒泰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检测的92个阿勒泰羊个体中,BMP15基因在外显子1位点呈多态性,具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阿勒泰羊AA基因型频率为0.695,AB基因型频率为0.120,BB基因型频率为0.185。该段DNA序列存在3个碱基缺失,这个突变导致野生型(AA)氨基酸序列上相应的10号氨基酸残基亮氨酸缺失,变为突变基因型BB,形成B1突变体;在阿勒泰羊的BMP15基因中未检测到B2和B4突变。
关键词: 阿勒泰羊 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因 PCR-RFLP PCR-SSCP


绵羊MSTN基因启动子区SNPs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MSTN基因启动子区在7个品种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存在2个SNP位点(-959T/C,-784G/A),表现为6种基因型(TT、TC、CC、GG、GA、AA),在-959T/C位点中,国外肉用绵羊品种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及我区的巴士拜羊,TT为优势基因型,地方品种绵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阿勒泰羊在该位点中CC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这6个绵羊品种中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在-784G/A位点中,除陶赛特与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其他5个品种绵羊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等位基因。经χ2检验后,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多浪羊、巴士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而阿勒泰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为低度多态。


新疆褐牛GH基因第5外显子AluⅠ位点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基因对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新疆褐牛选育提高奠定分子遗传基础。【方法】以116头份新疆褐牛血样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上AluⅠ突变位点(GH/Alu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GH/AluⅠ位点在新疆褐牛群体中表现为VV、LV和LL3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138、0.397和0.465;新疆褐牛GH/AluⅠ位点的杂合度为0.4408,多态信息含量为0.3437;不同基因型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为:1~4月龄的LV和LL基因型个体体重、体长均较VV基因型个体的优,且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体重、5~6月龄体重、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H/AluⅠ位点的L等位基因对新疆褐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有正向选择作用,可作为新疆褐牛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
关键词: 新疆褐牛 GH基因 GH/AluⅠ位点 多态性 PCR-RFLP 生长性状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早期生长曲线比较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采集116份新疆褐牛血样,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的POUIFI基因第6外显子HinfI位点有多态性,新疆褐牛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375/0.625。3种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出生体质量及1~5月龄体质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6月龄体质量与AA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应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新疆褐牛POU1F1基因3种基因型个体进行生长曲线拟合,所选生长曲线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95。AA、AB、BB基因型3种生长曲线比较,BB基因型具有极限体质量大,生长速率快,拐点体质量及生长拐点月龄大等特点。
关键词: 新疆褐牛 POU1F1基因 PCR-RFLP 生长曲线


新疆褐牛POU1F1基因多态性分析
《草食家畜 》 2011
摘要: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1,POU1F1)基因是POU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采集116头份新疆褐牛血样,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的POUIFI基因第六外显子HinfI位点有多态性,新疆褐牛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375/0.625。3种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出生体质量及1~5月龄体质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6月龄体质量与AA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


绵羊双肌臀(Callipyge)基因型的检测
《畜牧兽医杂志 》 2006
摘要:绵羊的双肌臀(Callipyge,CLPG)基因表型为后臀肌肉增大近30%,是由位于绵羊18号染色体GTL2基因上游32.8kb处存在一个A→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命名为SNPCLPG)产生的,该SNP标记的存在与CLPG表型完全吻合。通过对SNPCLPG的分子检测,期望发现CLPG基因型种羊,为今后选育肉用性状更优异的新品系奠定基础。为此,选择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以引进的纯种澳洲陶塞特羊、德国美利奴羊以及陶塞特羊×新疆细毛羊杂交一、二代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SNPCLPG位点的PCR检测。虽然获得了预期的两个497bp和165bp扩增片断,但未检测到CLPG基因型特征性的SNPCLPG突变(A→G)。
关键词: 双肌臀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PCR-RFLP PCR-SSCP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